时间:2024-05-15
杨磊 张丽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强直性脊桂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血清阴性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中轴骨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髋关节是AS最易受累的外周关节[1],据报道AS髋关节受累率为19%~36%[2,3]。研究还发现髋关节的损害是致残的主要原因[3,4],而不是发病年龄;但是少年起病的AS髋关节受累率显著高于成年起病者,这是少年起病型AS预后较差的原因[5],因此探讨早期AS髋关节损害的X线表现,对于病人早期得到针对治疗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收集临床确诊AS而首发症状以髋部不适,排除16岁以前发病的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肿瘤、严重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采用X线骶髂关节分期Ⅱ级以下(含Ⅱ级)的30例病例。X线平片分级参考1984年纽约标准[6],将骶髂关节炎分为5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异常改变;Ⅱ级骶髂关节局部骨质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Ⅲ级骶髂关节明显伴有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或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关节强直。
本组30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16~42岁,平均24.6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4年。实验室检查该组患者HLA-B27检查均为阳性。30例患者使用SIEMNES Aristos MX系统,仰卧位全自动曝光获得DR骨盆平片。
图1 髋关节间隙缩窄,骨质疏松,左股骨头边缘骨赘(箭头)。
图2 髋关节间隙缩窄,右髋臼骨质白线模糊(白箭头),右股骨头关节面下囊变
图1~3为同一AS患者4年内摄片表现:图1所示双侧髋关节间隙缩窄,右侧髋臼及股骨头皮质白线模糊;图2示骨端略为骨质疏松,髋关节间隙缩窄以右侧明显,股骨头基底部骨赘,关节面下囊变,双侧骶髂关节Ⅰ级。图3可见双侧骶髂关节改变及右髋关节强直。
30例AS骨盆平片中,髋关节均为双侧受累,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变窄,但是间隙缩窄往往以某一侧更为明显,其中26例为均匀一致性变窄;骨端不同程度骨质疏松25例;髋臼皮质白线模糊/中断22例;髋臼及股骨头基底部硬化并骨赘形成20例;关节面下囊变12例。
AS外周关节侵犯以髋关节受累常见,Jaden DR等[7]的研究发现年轻发病者其髋关节受累数更多。其中94%患者起病于发病后5年内,有髋关节病变者较无髋关节病变者的脊柱病变更严重,故髋关节受累是AS病情严重的主要指标之一,提示预后不良[8]。AS患者髋关节病变常为隐匿起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为单侧或双侧髓关节间歇性疼痛,但随肌腱炎和滑膜炎不断发展。当出现明显的髋关节疼痛甚至活动受限时,髋关节软骨已有破坏。关节间隙已狭窄[9]。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有研究认为AS髋关节病变的早期X线主要表现有:关节间隙缩窄,关节面下囊变,股骨头基底部骨赘形成[10]。有文献报道∶髋臼骨侵蚀。白线中断,股骨头基部外侧孤立性骨赘,髋臼软骨下囊变,股骨头囊变,股骨头密度减低是AS早期髋关节损伤的主要表现[8]。该组病例中大部分具有关节间隙缩窄,骨端骨质疏松,髋臼白线的模糊或中断,以及股骨头基底部骨赘。但早期关节下囊变患者(12/30)远低于文献数据[11],多考虑病例选择及检查方法的不同。该组病例中也未见附丽病改变。
由于国内风湿病学科正处于发展阶段,早期累及髋关节的AS往往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通过对30例患者X线片的回顾性分析,笔者认为AS在骶髂关节分期0~Ⅱ期时,髋关节间隙缩窄,骨端不同程度骨质疏松,髋臼皮质白线的模糊或中断更常见,如有股骨头基底部骨赘及关节面下囊变则更具有特征性。在此前提下注意骶髂关节改变,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HLA-B27,C反应蛋白,血沉),对早期诊断以髋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变现的强直性脊柱炎有实践意义。对排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型关节结核等疾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