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过争吵和有过家暴倾向不一样

时间:2024-05-15

文·谷萍

指导专家·阮列敏(宁波大学医学院精神病教研室副主任、医学心理学教授、主任医师)

郝麦收(天津市老年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老年婚姻学研究员、教授)

吴阿姨年轻时是单位里的一枝花,却嫁给了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胡老伯。胡老伯年轻时,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婚前婚后的薪水很少能贴补家用,所以一直心中有“愧”,事事都让着娇妻。偶尔妻子发火,摔摔打打的,胡老伯也是躲在一旁,闷不做声。磕磕碰碰几十年,儿女也长大了,但胡老伯发现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原来,吴阿姨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济,下岗与人合伙做起了服装生意,收入越来越高。相应的,胡老伯的“地位”也越来越低。有时候,为了一些琐事,两人吵架,吴阿姨便开始“动手动脚”了。近来,胡老伯发现老伴儿经常与一个男人来往密切,不但每天深更半夜才回家,还开始对他不理不睬。他便劝说了几句,结果惹得吴阿姨火冒三丈,在他脸上又抓又咬,打得他带着一脸的伤痕跑出家门。临出门前,吴阿姨嚷着“再敢回来,打断你的腿”。胡老伯又气又恨,但几十年的习惯让他不敢面对家中“悍妻”,只好跑到“妇联”求助。

恋爱期间,家暴就能初露端倪

阮列敏教授表示,恋爱中的男女发生争执时,常常会出现推搡和揪头发的现象,这通常不被人所重视,甚至有许多情侣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殊不知,这其实是日后出现家庭暴力的前期征兆。

相关数据显示,将近50%的家庭暴力,在初期甚至婚前恋爱阶段就已经初露端倪了。如果情侣、伴侣间出现以下情形就值得警惕:试图控制对方行为、限制对方与异性交往、侵犯对方个人空间、过分嫉妒、使用侮辱性语言、推搡对方、摔摔打打等。因此,当意识到自己或者伴侣存在这方面困扰时,应该向专业人士求助,以避免日后矛盾的产生。因为大部分家暴背后有非常深层的心理原因,与个人的原生家庭、父母的对待模式、人格类型等息息相关。如果不通过心理专家干预,并打破固有的受害者模式,家暴还会一次次以不同的形式上演,甚至扩散到工作中、社会中、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最后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总是在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

有暴力史家庭更易滋生家暴

生活中,有很多事实告诉我们,制止家庭暴力的关键往往在于“第一次”。假如在首次遭遇家庭暴力时,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响应一下,并让它就那样过去的话,那么十之八九还会有更加严重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出现。许多家庭暴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弱势群体的一再忍让,使施暴成为习惯。

只要遇到家庭暴力,就应作出反抗,特别是第一次。务必要让对方彻底从这第一次的“不小心”和“莽撞”中醒悟过来,进行深刻反省,而不应示弱。婚姻中充满着心理较量,任何一种婚姻模式究其根源都是自己创造的。

此外,正在恋爱过程中的男女,现在就要注意观察双方父母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暴力行为是通过学习而来的,有暴力史的家庭更容易滋生暴力行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