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柯岩 深情地啼唱生命的美丽

时间:2024-05-15

李宗浩

1977年1月1日,她在黎明时吟唱了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时间响彻华夏大地,真切地表述了人民对共和国总理崇敬挚爱的深情。她的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用一颗大爱之心,温暖了失足少年的扭曲人生,使他们勇敢地重新踏进社会。她以同样的热情,在医学领域里为科学普及引吭高歌……这就是柯岩。

柯岩是我最敬重的大姐,虽已离开六年,但也许还在另一个世界,忘情地啼唱生命的美丽!

因为贺敬之我认识了柯岩

1987年,北京急救中心刚开业,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人大代表来视察,这次来的“大人物”中有两位特别吸引了我,一位是诗人贺敬之,另一位是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后者是与我希望建立的空中医学救援相关的重要人物,我不失时机地与他交换了联系方式。而诗人贺敬之,是《白毛女》、《南泥湾》、《雷锋之歌》等作品的科学家、文学家,是我们那个时代“追星”的对象。

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诗会上,我曾荣幸地得到过贺敬之的签名。没想到30年后,在中国、意大利合作共建的我国首个现代化的北京急救中心的会议室里,又与他相见。他对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里新出现的行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全国首个急救中心的建成、运行和服务了解得分外认真。

座谈时,我对贺敬之说道:“我年轻时喜好文学尤其是诗,那时我业余考入了北京图书馆科学文艺通讯院,经常听文学报告、参加诗歌朗诵会,曾见过您,您可是我的崇拜对象呀!读新诗,尤其是用声情并茂的语调朗诵鼓舞人心的诗,对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真是催人奋进!”贺敬之谦逊地笑着回答:“你们今天的介绍不也是很鼓舞人心吗?有这样先进的现代化的急救中心,就能使老百姓受益、放心。”

我与贺敬之相识后,与他的夫人,也是著名的诗人柯岩成为朋友。我称呼她为“大姐”,她是我科普文学上的一位老师,“急救”是我们经常交流的重要内容,她也成了很称职的急救“志愿者”。她很快理解了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必要性,对我因理念、现实陷入的困境表示关切和鼓励。

由于大姐患有冠心病,因此她也成了我的病人。有一次,她因心前区疼痛做了各种检查,我看了她的心电图后告诉她,心前区导联的T波都倒置了,说明供血状况不好,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可是大面积呀!所以,要懂得自救互救的方法。柯岩连连点头并问我,现在你为什么不怎么写科普文章了?你是专家,写出来的文章读者信服。她建议我最好能以国内外亲历的事件,结合科学的进展,写一本既通俗易懂又使人爱看的普及急救的书。

谁是“第一目击者”

1995年年底,我完成了大姐给我的“作业”——《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笔记》初稿,怀着小学生向老师交卷的心情,到了柯岩家。我将一个大公文袋给了她,再三声明:“用这种第一人称的真实故事来普及急救,没有把握,这可是习作呀。”大姐高兴地把稿子拿了过去,也没有看,只说了句“一个星期后我们联系”。

一周后,她给我打来了电话。“老弟,这本《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笔记》写得真不错!”我半信半疑地说道:“真的吗?别怕我下不了台,在安慰我。”“大姐是这样的人吗?因为书中都是你的急救生涯故事,我看后不仅感动,而且增加了很多急救知识,你哪天有空到我家来吧,我们细说,老贺也挺高兴!”

于是,我到了柯岩家。她说:“无论是书名还是内容都挺好的,我认认真真看了两遍,没有什么可改的,专家写科普,原汁原味,我只想在书名上给你一个建议。”她说《第一目击者——一个急救医生的筆记》,“笔记”两字最好改成“手记”,这样更能符合你书中的内容和布局。我连连点头。她接着说:“作为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就希望有更多的人来读它,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在现场、在家里,万一遇到危急病人、突发事件时,应该怎样应对?仅仅有一颗帮助人、爱护人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知识来救护人,所以做‘第一目击者必须要学习急救知识。”最后大姐说:“我来为这本书写序言吧!”我真是喜出望外,贺老在旁表示赞同,“就让柯岩给你作序。”不到两周,柯岩为我的小书的序言写出来了,开宗明义,画龙点睛,紧扣书名,直达内容。

这本小书,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亲自题写书名,柯岩写的序言,后来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健康报》也很快对该书部分内容作了连载,不少报刊也转载或发表书评。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又专门约我做了访谈。

柯岩,不仅为指导科普作者提高文学水平尽了一位作家的责任,而且还是位身体力行的优秀科普“志愿者”。她的一本很有影响的书《癌症≠死亡》,讲述得了癌症的人应如何自强人生,用科学方法面对癌症,是一本科学、文学结合得很好的优秀科普读物。在此后,她又写了一本《Ca俱乐部》,Ca是癌症的英文缩写,该书反映癌症病人面对不治之症,珍爱生命、科学对待的乐观心理。

书的首发式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现场讨论热烈,其中不少是癌症病人。他们由于及时医治、疗养,以及在癌症≠死亡等科学人文精神感召下,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综合治养,不仅活着,而且过得身心舒畅。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

2009年后,柯岩的身体每况愈下。自心脏搭桥术后,因病摘除了一侧肾脏,又有糖尿病,可谓疾病缠身,经常住院,但她仍是那样乐观奋进,笔耕不辍,还经常为朋友的病,托人找医生,介绍医院。而我因工作更为繁忙,一年中很少与她见面,只是偶尔不知轻重地说她:“大姐,你自己身体不好,能不能少管点闲事?”

2011年8月的一天傍晚,刚出医院的大门,突然接到柯岩女儿小风的电话,她说爸爸要和您通话。电话中传来贺老的声音:“柯岩又住院了,这次病情很重,诊断也不清楚,你如果方便到医院去看看她。”我隐约感到事情的严重。因为贺老是很谦逊、从不肯麻烦别人的人,我立即让司机调转方向,往协和医院驶去。此时,柯岩已经不能说话,处于昏迷状态。2011年12月11日,我接到小风的电话,告知柯岩当天上午远离了我们。此时,我远在异国他乡,无法给大姐送行。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是柯岩的最后一本书,其中写道,人都是在旅途中行走的过客,人的一生都在路上,路究竟要怎么走?有作为的人都在为理想、为事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大众在走,他们奋进着,从不却步。

柯岩,作为当代一位杰出的不可多得的女作家,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着真善美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她留下的大量作品是时代、文学的宝贵财富,而她为医学科普所作出的贡献,是继高士其之后的又一座高山。

大姐虽然在北方的寒冷季节悄悄远行,但她待人火热般的真诚仍在朋友间、读者中流淌。我们相信,无论她在哪里,都仍在啼唱,忘情地啼唱生命的美丽,声声不息!

(编辑/李宁 )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