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警惕“小龙虾”

时间:2024-05-15

孟庆义

一、“美味”小龙虾

小龙虾很受食客们的欢迎,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都食用小龙虾。小龙虾肉质易消化,虾肉富含镁、锌、碘、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虾体内蛋白质含量很高,约占总重的16%~20%,可脂肪含量很低,还不到总重的0.2%,故很受女食客的欢迎。它肉质紧实,尾巴上有条寸把长的肉,在食客的眼里,其鲜美程度无与伦比。小龙虾壳还富含虾青素,经过深加工后,可提取壳聚糖和虾青素,后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

近十余年,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龙虾迅速在华夏大地上疯狂繁殖,某些地区小龙虾养殖已经成为其重要经济产业。有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在2003年的产量就超过了5万吨,到2005年增加到8万吨,还远销国外市场;从中国出口的小龙虾不但有熟食虾,还有新鲜整虾,及虾尾、虾仁、虾酱等加工产品,销往欧洲、北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市场,可见小龙虾深受国内外食客的喜爱。

二、“恐怖”小龙虾

有些人在食用鱼类产品(包括食用小龙虾)可罹患哈夫病(Haff Disease);以急性肌痛发作为特征,典型表现为摄食后24小时内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突然发作,伴随肌肉触痛、僵硬、酱油尿等。早在2000年左右,北京地区报道约20例食用小龙虾后患哈夫病;某患者吃了小龙虾以后,肌肉疼痛,过了三五天后,症状自行消失,但第二次吃小龍虾时,又出现上述症状;后来在湖南、湖北、浙江也相继报道患者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南京地区也曾报道食用小龙虾后患哈夫病。

典型病例分析:

例1.中年女性。自述乏力半天,无发热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无特殊。查血生化示血肌酸激酶39164U/ L, 肌酸激酶MB同工酶646U/L, 肌红蛋白大于1000ug/L,谷丙转氨酶133U/L, 谷草转氨酶436U/L,肌酐83.1mmol/L,尿素氮2.66mmol/ L,乳酸脱氢酶850U/L; 上腹部超声检查示双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下肢静脉超声也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追述病史,患者于发病前20小时前吃小龙虾,故考虑为哈夫病。给予补液、利尿及碱化尿液治疗。6天后查血肌酸激酶3608U/L, 肌酸激酶MB同工酶55.4U/L,谷草转氨酶119U/L,出院后经随访痊愈。

例2.年轻男性。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12小时来诊,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地诊所考虑为“胃肠炎”,给予“胃舒平”等口服治疗无缓解。查体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肌酸激酶24356U/L,肌酸激酶MB同工酶421U/L,肌红蛋白大于1000ug/L,谷丙转氨酶213U/L,谷草转氨酶563U/L,肌酐66.2mmol/L,尿素氮5.34mmol/L,乳酸脱氢酶380U/L;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者15小时前吃大量小龙虾,并饮用冰镇啤酒,遂考虑为哈夫病,横纹肌溶解,经给予补液、利尿、碱化尿液治疗,6天后复查肌酸激酶210U/L,出院后随访痊愈。

三、认识“哈夫病”

哈夫病(Haff Diseas)是一种鱼源性疾病(包括食用小龙虾);最早于1924 年在波罗的海德国附近地区被首次发现,由于当时哈夫病患者是来源于潟湖周围的居民;潟湖(Haff/Lagoon)指与海相隔的浅海水或微咸水的环礁湖;故称哈夫病,或潟湖病。

1.流行病学

欧洲的哈夫病最早于1924年在德国被首次发现,而后15年中报告了约有1000 例人、鸟、猫的病例。从1934年到1984年,偶尔有哈夫病的报告,多数来自瑞典、前苏联。发生在欧洲的哈夫病与食用鱼有关。这些鱼包括淡水鳕鱼、鳝鱼、狗鱼。自1984 年到2001 年,美国报告哈夫病23例。其中1984 年德克萨斯州报告2 例,1985年加利福尼亚州报告2 例,1986 年加利福尼亚州报告2 例,1997年加利福尼亚州报告4 例,1997 年密苏里州报告2 例,2001年路易斯安那州报告9例,2001 年北卡罗来纳州报告2 例。发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和密苏里州的哈夫病,与食用水牛鱼(大口牛胭脂鱼)有关;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潟湖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2001 年发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2 例哈夫病例,与烤制鲑鱼(大马哈鱼)有关。哈夫病主要呈现以下6个流行病学特点。

2.发病机制

本病各年龄段皆可发病,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多发于夏季和秋季,由食用多种鱼引起,包括小龙虾,症状相似,病因不清,目前怀疑与一种尚未确定的毒素有关。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导致哈夫病的鱼的来源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同水域鱼的其他鱼含有一种(正)己烷可溶性物质(A Hexane-soluble Substance)或者非极性脂质(Non-polar Lipid),这种物质在老鼠身上可引发与哈夫病相同的症状。这种己烷可溶性物质在烹饪过程中不能被灭活。

还有学者提出,海葵毒素可能为致病因素,但还存在争议。其中有部分病人与食用小龙虾有关,故有学者提出该病与“洗虾粉”有关,后者主要成分是草酸,是一种氧化剂,主要起清洁污垢作用,虽然草酸经清水浸泡和高温烹饪后会分解掉,但毕竟是化学物质,不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推测可能与此有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