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对于一个人,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对于一个国家,健康是开创美好未来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健康是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新蓝图,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
***总书记强调:
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重视重大疾病防控,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长发育。
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国家重视全民健康顺应13亿多人民的期盼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
健康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医疗卫生,还牵涉到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在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亿万人民将能在更好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服务中享有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曾益新表示:
国家在健康领域的投入,会为社会带来高回报。全民健康对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保障全民健康不仅是保障劳动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还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除了基本医疗服务,众多与健康相关的需求正在形成大健康产业链,可以吸引大量就业人群,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表示:
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就是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是巨大的认识飞跃和进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倡导从子宫到坟墓的全程健康管理,但一直未能引起国家和公众的足够重视,更多力量都集中在中老年慢性病防控和终末期肿瘤治疗上。“全周期”实质包括了最容易被忽视的青壮年时期,而“全方位”更强调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等重要。这样就达到了生命健康管理要求:既活得长,又活得好。
公共卫生树立典范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
“与50年前出生的那一代人相比,今天出生的中国人预期可以多活30多年。而且,中国只用了富裕国家一半的时间就取得这样的成绩。”今年7月,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计委、人社部“三方五家”发布的医改研究报告如此描述。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可谓“人生七十古来稀”。2015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中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创造了巨大的“健康红利”,赢来广泛的国际赞誉。
医改成就举世瞩目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
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看病难、看病贵,既是民生之重,也是民心之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周密部署下,我国迎难而上,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积极探索医改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
对百姓来说,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串数字,而是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实惠!自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目前,我国基本医保覆盖95%以上人口,编织起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世界卫生组织称赞“中国的医改成就举世瞩目”。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6年,我国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有效衔接。
健康扶贫精准发力引领健康中国稳步挺进
迈向全面小康,贫困是绕不过去的障碍,疾病是挡住路程的顽石。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患大病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重。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最突出的短板。
今年6月,国家卫计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健康工程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将采取更精准的超常规举措,调集最优势的医疗卫生行业资源,补短板、兜底线,找准病根,拔掉穷根,斩断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链。
变“漫灌”为“滴灌”。从今年起,我国推出一系列“精准扶贫”新政策。新农合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并实行政策倾斜,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由财政给予补贴。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能一次性治愈的,组织专家集中力量实施治疗。选择疾病负担较重、社会影响较大、疗效确切的大病进行集中救治,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治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
变“输血”为“造血”。今年,我国组织856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1111家县医院,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向被帮扶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及医务人员进行蹲点帮扶,重点加强近3年县外转出率前10位病种的相关科室建设,使被帮扶医院2020年能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只有人人健康,才有全民健康;只有人人幸福,才有全民幸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必将为13亿人民带来更大福祉。(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编辑/梅语 校对/高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