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机器人倒逼工人“升级”

时间:2024-04-24

■黄康

机器人倒逼工人“升级”

■黄康

“机器换人”不是简单地替换工人,而是通过智能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人机协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在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

这家主要生产轻、中、重型卡车的汽车制造厂,4000多名产业工人与200多台工业机器人已然成了亲密“同事”。在冲压、焊装、涂装等车间,这些“新同事”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

近年来,一场“机器换人”的热潮在青岛悄然掀起。一台台工业机器人正走进车间,替代一线工人完成危险、复杂以及繁重的工作。

机器人“同事”的到来,让工人和企业经历着怎样的改变?一线产业工人又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机遇?

车间里来了“新同事”

挥舞焊枪,自动将一块块顶盖、地板、车门等零部件“拼成”驾驶室雏形,焊接、涂装、检测、搬运等工序一气呵成。在焊装车间,130多台工业机器人正在3条焊装线上干得“热火朝天”。

JH6焊装线班长告诉记者,目前,该条焊装线上的机器人多达88台,地板线和主焊线焊点自动化率已达100%。而在这条国内领先的焊装线上,80多名工人每天分成两班,主要完成机器人“同事”不方便干的“小活儿”。

焊接好的驾驶室通过空中桁架自动转至涂装车间,紧接着,就到了涂装机器人“大显身手”的时候。这些机器人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给驾驶室进行喷漆。相比于焊装车间,涂装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

最后,喷漆过的驾驶室被送进总装车间,经过装配、喷淋等工序,与车架、发动机、轮胎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一辆“青岛造”汽车就新鲜出炉了。据介绍,在这里,平均每隔4分30秒,就有两辆汽车下线。

而在距离一汽汽车厂30公里外的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全国首家轮胎工业4.0智慧工厂里的场景更令人震撼:2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10余台无人叉车来回穿梭,忙着准备生产原料、转运半成品和成品,数十台机器人在空中桁架上奔走,自动将生产原料送到各个工位,原材料、密炼、成型、硫化、检测、入库,流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在这个年产500万条轮胎的智能工厂里,仅有212名工人,其中硫化车间共有72台硫化机、两名工人。

人的作用无可替代

事实上,像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森麒麟轮胎这样大量采购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生产的企业正越来越多。

青岛在今年初专门设立了鼓励企业“机器换人”的补助政策,对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设备购置款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在危险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业,推广应用安防、排爆、巡检、救援等特种机器人的,单个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机器人“走红”的态势通过销售市场可以窥见一斑。

“今年以来,公司仅焊接机器人就卖了30多台,成套自动化系统也已签订了上千万元的订单。”青岛高新区一家本土机器人系统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在,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许多制造企业的‘刚需’产品。”青岛力鼎自动化设备公司总工程师付焕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假设一名工人每年的人力成本支出是8万元,100名工人一年的人工成本就是800万元,如果使用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同等任务量只需要30人左右,这相当于一年省下500多万元的人力成本。

那么,“机器换人”的推广,是否意味着大批一线工人会“丢饭碗”呢?

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炳君表示,“机器换人”对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岗位确实会有一些冲击,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减少企业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比如机器人维护管理等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新岗位。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技术部副部长曹海鹏也认为,即使工业机器人大规模应用,人的作用仍旧无可替代。无论是在自动化生产的两头,还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目前还是需要由人来完成。

“制造企业生产智能化,一些劳动强度高、有毒有害比较危险的岗位环节被机器替代是大势所趋。与之相伴的是对上岗操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张炳君表示。

一线工人转“危”为“机”

“新工厂需要工人对智能装备进行日常维护和组装。”小匡是青岛市某著名家电企业的一名普工,他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企业要设立全球制冷家电领域第一个智能互联工厂,为适应公司用工新需求。除了公司组织的培训,有些工友还自己报了机械类的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班。

小匡的说法得到了培训机构的佐证。

一家北京网络教育培训机构青岛片区的杜姓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近两年,技术工人咨询网络学习的比例持续增高。“他们求学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提高学历,二是学习新技能为转型做准备。根据我们的统计,工科类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最受技工青睐。”

山东青岛即墨市某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制造业升级转型趋势不仅让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也给不少在职普工带来了危机感。据他了解,不少企业的普工开始报班考证、自学技术,学成之后主动提出申请调换到薪资待遇更优的技术岗位。

记者登录一家人才网站搜索“机器人工程师”职位,发现岗位需求超过6000个。而机器人软件工程师、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等技术操作工的月薪待遇普遍在8000元以上。

“企业‘机器换人’后,能操作机器设备及管理生产线的技工和技术人员,会变成企业的‘关键性人才’。如果缺乏能提供日常维护的技工,企业即使拥有智能化机器,也不能实现智能化生产。”在张炳君看来,“机器换人”不是简单把人替换掉,而是通过智能设备和信息系统实现人机协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技术改造和产业工人技工化同步推进。

“这种升级在倒逼一线产业工人的同时也是发展机遇。是人才需求从以前的单纯获取人口红利向技能性人才红利方向的转变。”张炳君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