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白晶银 郑祖艳
【摘要】目的 观察以下关穴为主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T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CT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均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四周后,以CBZ口服剂量、VAS及患者复发率为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CBZ口服药量、VAS评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 18.75%,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结论 对CTN患者给予下关穴为主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卡马西平的口服剂量,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CTN;电针;下关穴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CTN)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三叉神经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疼痛的疾病,多因刷牙、冷刺激、情绪等因素诱发此病。目前西医多以CBZ等口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而中医以针刺下关穴为主并结合电针治疗,疗效明显,副作用较小且大部分患者容易接受。笔者将予以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8年09月~2019年09月就诊的32例CT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5~75之间;③近半个月内口服CBZ剂量未改变;④患者自愿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因其他疾病引发的STN;③对CBZ过敏者;④不能配合本次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按照《针灸治疗学》[2]选穴,主穴:下关、攒竹、四白、地仓、合谷、下关、内庭、太冲。配穴:额部疼痛加丝竹空、阳白;上颌痛加颧髎、迎香;下颌痛加承浆、颊车、翳风。医生常规消毒后,采用1.5寸安迪针,常规进针,得气后留针,下关穴连接电针负极,同一导联正极连接相应配穴(按照不同分支疼痛选择相应的配穴),电针所用波形为疏密波,频率为20~80 Hz,电流强度根据不同患者能够接受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通电20分钟后静留针20分钟。每周治疗6次,1个疗程治疗24次(4周)。
2.2 对照组
选穴及操作同治疗组,但不通电针,留间40分钟,疗程同治疗组。
兩组基础药物治疗:卡马西平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ll022279,0.2 g/片),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2.3 观察指标
卡马西平片(CBZ)口服剂量;治疗前后的VAS评分(0分~10分),疼痛程度与评分数值呈正相关。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不满足正态性,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CBZ口服剂量及VAS评分比较(见表2)
3.2 三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比较
三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18.75%,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3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 论
中医理认为该病是风、火、痰、瘀杂至,相交于面部,致使循行面部的经脉受阻,导致气血不通畅,就中医而言不通则痛;或因外部邪气侵扰,阻滞面部经络,而致不通则痛。三叉神经分布于膀胱经、胃经及小肠经,而下关穴位于胃经面部腧穴,口、鼻关系密切,故针刺下关穴可以治疗面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症。此外针刺下关穴还可清胃热,舒肝气,使经气通畅,经气通则可缓解疼痛。从解剖角度分析,下关穴区有来自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分布,而传入三叉神经节包括两种细纤维,因此针刺下关穴可以刺激细纤维,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电针可以促使针灸的得气,加强针灸对腧穴的刺激,有效的缓解疼痛,对腧穴局部肌肉有调整作用,从而改善肌张力,以提高镇痛效果。本课题结果表明,对CTN患者给予下关穴为主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卡马西平的口服剂量,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丘虎州,孙 燕,李玉堂.深刺下关为主结合卡马西平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例[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04):905-907.
[2] 白 伟,张 宁,徐立光.下关为主三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04):82-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