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联合麻醉方案及术后健康管理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4-05-15

孙志博 王昕晔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其随机性的划分成甲组23例和乙组23例,甲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行连续的硬膜外麻醉方式,乙组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观察不同方法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 乙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组织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明显优于甲组,药剂用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麻醉方案的选择,实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临床有效性要远远优于单一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减少患者机体承受的痛苦,镇痛效果可观。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镇痛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2

作为一种临床上见的骨科疾病,老年下肢骨折主要是以老年群体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机体器官老化,骨质流失,骨骼较脆,很容易出现骨折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行动功能和身体健康。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通常是选用连续的硬膜外麻醉方式,尽管临床效果较为明显,但是由于剂量较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更精准的确定麻醉范围,减少对患者代偿机制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4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性的划分成甲组23例和乙组23例。甲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61岁~79岁,平均年龄(62.5±2.6)岁;乙组男15例,女8例,年龄60岁~75岁,平均年龄(61.5±2.5)岁。

1.2 方法

甲组患者实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注射0.3 mg东莨菪碱、0.1 mg的苯巴比妥,实施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理,建立静脉通道补液,患者保持侧卧位,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结合患者手术需要注射麻醉药物。乙组患者实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式,穿刺后促使患者的脑脊液顺畅的回抽,注射5 mg的0.258%布比卡因,拔出腰穿针,头侧置硬膜外导管,为患者实行麻醉[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药剂用量、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综合分析予以解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比分析,乙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组织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明显优于甲组,药剂用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 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直接关乎到社会稳定。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功能减退,器官老化,尤其是骨质流失,容易发生骨折。很多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伴有慢性疾病,临床手术中需要综合考量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中,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分批次的小剂量给药,麻醉药物量小,具有良好的镇痛和肌松效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但是,此种方式会导致脊神经阻滞,麻醉区域的血管进一步扩张,降低心排出量和回心血量,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呼吸抑制作用。同时,此种方式的麻醉诱导时间和镇静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症状。

本次研究中,乙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组织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明显优于甲组,药剂用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相较于单一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优势突出,可以减少麻醉药物剂量,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患者机体疼痛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宋 畅.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9):39-40.

[2] 鐘为金.关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案的临床有效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4):125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