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铺姜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尪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4-05-15

王爱梅 张泽松 李志平 方丽霞 李小云

【摘要】目的 观察铺姜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尪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到本院治疗的风寒湿痹型尪痹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给予常规西医治诊疗方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铺姜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00%)高于对照组(78.00%),VAS评分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寒湿痹型尪痹采用铺姜灸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

【关键词】尪痹;风寒湿痹型;铺姜灸;疼痛感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2

尪痹在西医学中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为风寒湿痹型、肝肾不足型、湿热痹阻型、气血两虚型、瘀痹阻型。该病证早期以关节红肿、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发展至后期,会造成关节畸形、僵直等,影响肢体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尪痹起病缓慢、病情长、易反复,且难治,临床多以风、寒、湿、瘀相兼患者居多[1]。故中医治则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为探讨一种有效治疗手段,本院采用铺姜灸治疗,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到本院诊治的风寒湿痹型尪痹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病程1~7年,平均病程(4.45±0.37)年;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3.84±6.06)岁。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35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2±0.84)年;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5.67±8.73)岁。两组上述基础资料相比均衡性良好(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寒湿痹阻型,主证:肢体局部肿胀,屈伸不利,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关节僵直,周围肌肉萎缩,热时疼痛减轻,寒时疼痛加剧;次证:舌淡胖,舌苔白滑。患者愿意配合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与免疫力系统异常;②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患者;③患有骨髓性疾病;④精神认知正常。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甲氨蝶呤片(国药准字H22022674,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 mg)治疗,10 mg/次,7天/次。来氟米特片(国药准字H20050175,福建汇通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20 mg,1天/次,持续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给予铺姜灸治疗,材料:秘制中药药酒、小黄姜姜渣、陈年纯艾绒、纱布、艾绒定量模具、姜渣定量模具、中药铺姜灸模具、浴巾、长筷子、95%酒精、30 ml注射器。操作流程:①将陈年纯艾绒用艾绒定量模具压制成长条形的艾板。②患者取俯卧位,露出背腰部,将秘制药酒打湿纱布,并将纱布平铺在患者的督脉(大椎--长强)、膀胱经等部位。③将浴巾平铺在患者敷有秘制中药酒纱布的施灸部位上。(切记整理好浴巾,对于施灸部位有破损皮肤的部位需加垫纱布,以防烫伤患者破损皮肤。)④将中药铺姜灸模具放置在浴巾之上。⑤用姜渣定量模具将姜渣平铺在中药铺姜灸模具上。⑥将提前制作好的艾板放置在姜渣上。(注意:姜渣的长度和宽度需大于艾板的长度和宽度,以防艾板燃烧之后直接燃烧中药铺姜灸模具,烫伤患者。)⑦用30 ml注射器把95%的酒精洒在艾板上,谨防将酒精洒在艾板以外,最后,点燃酒精燃烧艾板。⑧在治疗过程中时刻问询患者感受,密切关注患者皮肤温度变化,如温度过热,用筷子将中药铺姜灸模具垫起。⑨当患者感觉皮肤已无热度时,将中药铺姜灸模具整个拎起,治疗结束,整个治疗过程约1小时左右。治疗完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施灸部位的皮肤情况;治疗时间;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嘱咐患者灸后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腥发物,治疗当日忌洗澡,避风寒。持续治疗4周。

1.4 评价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疼痛感,关节伸、屈功能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轻微疼痛感,不影响活动,关节伸、屈功能轻度受限;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关节伸、屈功能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比两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可接受;4~6分表示重度疼痛,影响到睡眠;7~10分表示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00%)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感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尪痹属于中医范畴,相当于西医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认为肝肾、气血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侵袭则为发病的诱因。陈纪藩教授认为肝肾、气血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内因,而风寒湿邪侵袭则为发病的诱因。关节因感受寒邪侵袭,阳气被遏,所致气机阻滞、阳气困遏,从而影响津液运化。正如《金匮要略》所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中医分型中多以风湿寒痹阻型为主。发病机制主要是因关节长期受寒邪侵袭,阳气被遏,所致气机阻滞、阳气困遏,从而影响到水液运化,加之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冒雨等个体及社会因素造成机体卫气不固,使风寒湿邪极易入侵,造成经脉气血阻滞,引起尪痹[4]。故治疗应以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为主。

隔姜灸属于一种独特的中医灸法,通过同时发挥生姜与艾的作用,共奏温经活络、祛湿散寒的作用[5]。生姜性温,具有解表散寒、温通气血、温阳化湿之效,艾属纯阳制品,可通过艾绒的药物作用及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效应,发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并且隔姜灸在督脉和膀胱经上施灸的。膀胱经和督脉均为阳经,督脉为“阳脉之海”汇聚全身经脉之阳气,通过督脉可通络全身,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标本兼治。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隔姜灸相比西药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更具有良好效应。分析原因在于中医通过打通机体经络,提升生气,并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神经根疼痛反应,改善局部疼痛,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铺姜灸治疗风寒湿痹型尪痹疗效稳定,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红莲,夏艳丽,鲁 艳,等.杵棒点穴联合督脉灸在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3):66-67.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2002:164-16.

[4] 陈友银.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行温通膏督脉外敷配合铺姜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0):57-58.

[5] 何志兰.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尪痹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4):154-15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