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谢学玲
【摘要】目的 对比一般剂量他汀与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12月9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入院后采用20 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入院后采用80 mg/d阿伐他汀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颈动脉斑块的厚度(IMT)、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一般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较好,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改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他汀;疗效;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
脑梗死是脑部血流障碍引起脑组织软化,占脑血管疾病75%[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2]。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和稳定斑块十分重要,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脂的水平、稳定斑块;但是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效果不同[3]。本研究对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一般剂量他汀与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3月~2018年12月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0~72岁,平均(56.96±6.42)岁;非腔隙性22例,腔隙性2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53~76岁,平均(57.20±6.73)岁;非腔隙性20例,腔隙性25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入院后采用20 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入院后采用80 mg/d阿伐他汀他汀治疗,入院2 d后采用40 mg/d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两组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按照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设定评价标准,基本治愈:评分减少91%及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1~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17%及以内。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2)颈动脉超声检测:患者平卧头部向检查对侧外展,置于颈部进行扫描,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并且测量斑块的厚度。斑块的厚度(IMT)=内膜与中外膜之间的距离。(3)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4)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44/45)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兩组治疗后血脂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hs-CRP、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退行性、炎症性和增生性病变,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减少。胆固醇在斑块形成中作用明显。近年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见疾病密切相关,也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4]。脑梗死患者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和失语,自理程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影响生活质量[5]。颈动脉位置表浅,采用彩色超声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的变化和血管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其中颈动脉是最常见的累及血管。IMT常用于检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竞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拮抗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稳定粥样斑块,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减少颈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6]。
本研究发现与一般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的效果较好。阿托伐他汀降低颈动脉IMT的厚度,稳定且缩小斑块。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和泡沫细胞在血管内皮形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关[7]。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加重脑组织的损伤且影响患者的预后,阻断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减少脑组织损伤。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生成大量的hs-CRP。IL-10是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负性调节炎症反应,抑制巨噬细胞释放IL-16、IL-1等细胞因子,诱导干细胞产生急性反应蛋白,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炎性反应[7]。IL-17是强大的前炎性因子,诱导IL-6和IL-8进而放大炎症反应[8]。阿托伐他汀抑制斑块内巨噬细胞生成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发生,且阿托伐他汀的剂量越大,抑制炎症反应越明显。
综上所述,与一般剂量他汀相比,强化他汀治疗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较好,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厚度,改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晓玲,李 琳,李 岩,等.不同剂量纤溶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12):1781-1784.
[2] 刘 赟,韦 玮,黄元志.强化他汀疗法治疗轻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伴易损斑块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2017,12(9):1340-1343.
[3] 范雪松,王恩世,贺建勋,等.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3):219-226.
[4] 杜瑞雪,叶 平,蔡剑鸣,等.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个核细胞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1):1129-1132.
[5] 卢 青,陶雪飞,程 标,等.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衰弱程度的影响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3):309-311.
[6] 李 曼,于 波.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11):919-922.
[7] Qingyu Wang,Dalin Tang,Gador Canton,et al.Impact of Patient-Specific In Vivo Vessel Material Properties o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ress/Strain Calcul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2018,16(3):1842002.
[8] 付学伟,马 欣,万云高.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对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5):37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