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石峰高
【摘要】目的 分析普外科中腹部开放性外伤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66例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开展研究,依据计算机表法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将纳入对象区分为2组,各33例,一组命名为样本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另一组命名为分析组,实施联合腹腔穿刺术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有效情况、不良反应率以及住院時间,并进行组间各项指标比较。结果 分析组各指标均优于样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的腹部开放性外伤的基础上,联合腹腔穿刺术,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1
在普外科收录的患者中,腹部开放性外伤属于典型伤症之一。患者通常是由于受到强烈外力撞击而受伤,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在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加以详细的了解后,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讲,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均伴有较为严重的脏器创伤,若不能够及时施加有效的治疗措施,必然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腹部开创性外伤患者进行研究,确定普外科不同的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66例我院普外科就诊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开展研究,依据计算机表法分为2组,各33例,一组命名为样本组,另一组命名为分析组,组间比较各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样本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
分析组实施联合腹腔穿刺术治疗,选择髂前方上缘1/3处与脐部交线作为穿刺点,将吸管从侧孔置入患者腹腔,抽取积液,若该项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需要对吸管的位置进行多次更换完成抽吸工作。将抽取到的腹腔积液送检,依据检测结果了解脏器受损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有效情况。各项体征状态呈现稳定性,术后直至康复并未发生并发症,康复后可正常生活、工作,即显效;各项体征状态呈现平稳趋势,术后直至康复并未发生并发症或症状较轻,康复后基本可正常生活、工作,即有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即无效[1]。总例数-无效例数=总有效例数。(2)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如:感染、出血等。(3)记录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选择SPSS 17.0,计数资料检验、体现形式分别为x2、(%),计量资料检验、体现形式分别为t、(x±s),统计价值表现为P<0.05。
2 结 果
2.1 治疗有效情况组间对比(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时间组间对比
分析组出现感染、出血各1例,总发生率6.06%(2/33),样本组发生感染7例、出血4例、肠粘连3例,总发生率42.42%(14/33),组间比较不良反应率,分析组更低,且x2=11,8800,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分析组(18.36±2.65)d明显少于样本组(29.45±4.78)d且t=11.6564,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到目前为止,腹腔穿刺术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有大量的研究结果可以证实,穿刺术的应用能够提升腹部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效果[2]。在常规治疗中,虽然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救治,但是术中为了保证手术视野,需要做出较大的创口,术后康复期间极容易并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3]。而腹腔穿刺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穿刺孔置入吸管吸出腹腔积液,在腹腔积液得到有效清除后,再实施开创性治疗,对腹腔内脏器的受损情况加以了解,尽量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腹腔穿刺术的应用及时吸出腹腔积液,有利于评估患者各个脏器情况,在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书德,冉启华,陈颖虎,等.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4):496-497.
[2] 陈 辑,易学华,黄一恒,等.基层医院急诊腹腔镜在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7,22(7):533-535.
[3] 许 威,韩晓鹏,于建平,等.腹腔开放疗法治疗消化道瘘伴严重腹腔感染8例[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3):333-3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