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15

董立巧 于明芬 汪瑜 孙卫华 辛胜永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通过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94例。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都接受常规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则在这基础上配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每天剂量为40 mg)。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参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患者出现肌酸激酶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试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本次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大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无症状心衰;阿托伐他汀;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6..01

本次临床试验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88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探讨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通过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现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盲选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94例。其中,试验组男56例,女38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6.42±5.37)岁;参照组男60例,女34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7.34±4.8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都接受常规治疗干预,首先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给予患者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緊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1]。试验组患者在这基础上,每天晚间服用一次40毫克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51984,天方药业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达到2级或以上,其临床症状如胸闷、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都有显著的改善;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达到1级,其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无改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缓解。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参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有1例患者出现肌酸激酶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试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肌梗死后很容易就会出现无症状心力衰竭,这种疾病会造成患者胸痛、心肌缺血以及呼吸困难等多种不良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明显的影响[2]。而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所以就要探究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而在对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阿托伐他汀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大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有必要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兰.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8):26-27.

本文编辑:刘欣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