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王莉 陈蕾
【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白领人群心肺耐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5月~10月对99例白领人群进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将峰值摄氧量(peakVO2)按照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水平分别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心肺耐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峰值摄氧量/预计值(peakVO2/Ref)正常者占36.4%,peakVO2/Ref减低者占63.6%。男性peakVO2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中年、老年峰值摄氧量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者峰值摄氧量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和肥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量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中等和体力活动不足三组峰值摄氧量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北京白领人群总体心肺耐力水平低,女性、肥胖、体力活动不足是心肺耐力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白领;心肺耐力;峰值摄氧量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6..03
心肺耐力是指持续体力活动中循环和呼吸系统的供氧能力,是健康相关体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肺耐力水平低与早期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有关,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相關[1]。本研究入选99例来我院体检的北京白领人群,通过测定其peakVO2以了解心肺耐力水平,并探讨影响心肺耐力的相关因素,以警示白领人群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10月对自愿来我中心进行体检的99例北京白领人群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其中,男66例(66.7%),女33例(33.3%),年龄22~67岁,平均(44.8±10.1)岁。受试者均无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病、外周动脉疾病。
1.2 方法
1.2.1 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对每位受试者首先进行临床表现、血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估,明确无运动试验的禁忌症。应用瑞士席勒功率自行车(型号为CS-200 Ergo-Spiro),采用Ramp方案进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2]。具体方法是受试者佩戴连接气体分析仪的面罩,实时测定呼入呼出气体。在功率自行车(配有测功计)上静坐4分钟,之后开始55~65转/分速度0负荷踏车,4分钟后功率从20 W开始,并每分钟匀速递增,8~12分钟完成功率递增试验。功率递增方案:每分钟静息摄氧量(VO2)(ml/min)=150+(6*体重);男性最大摄氧量(MaxVO2)(ml/min)=(身高cm-年龄)*20;女性最大摄氧量(MaxVO2)(ml/min)=(身高cm-年龄)*14;每分钟递增功率=(MaxVO2-静息VO2)/100。功率递增过程中鼓励受试者尽最大力踏车,直到因疲劳不能再继续运动或运动中出现血压过高,收缩压>22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终止试验。试验全程包括运动结束后6 min内,每10秒逐次打印出VO2。每2 min记录一次血压和心电图,直至运动结束后6 min以上并心电图恢复至试验前状态。
1.2.2 根据我国2014年《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定义:峰值摄氧量/预计值(peakVO2/Ref)≥84%为正常,<84%为减低。预计值根据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计算,公式:女性MaxVO2=3.2*身高-0.024*年龄+0.019*体重-3.66;男性MaxVO2=3.2*身高-0.024*年龄+0.019*体重-3.17。心肺耐力用峰值摄氧量来衡量。
1.2.3 年龄≤40岁为青年,41~60岁为中年、>60岁为老年;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4]定义:体重指数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24~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运动量6000步/日以下,且每周<5天为体力活动不足,6000~10000步/日,且每周≥5天为体力活动中等,>10000步/日,且每周≥5天为大量体力活动。
1.2.4 方法:按照性别、年龄段、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水平,对峰值摄氧量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录入由专人进行,并进行双人核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不同性别心肺耐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段、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水平的心肺耐力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北京白领人群峰值摄氧量/预计值结果
北京白领人群总体心肺耐力水平低,正常36例(36.4%),减低63例(63.6%)。大量体力活动者peakVO2/Ref≥84%比例最高(75.0%),体力活动不足者peakVO2/Ref<84%比例最高(89.3%)。
2.2 心肺耐力与性别研究结果
男性峰值摄氧量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27.5±6.8)ml/kg/min vs(20.6±3.4)ml/kg/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心肺耐力与年龄研究结果
青年、中年、老年三组峰值摄氧量无明显差异,分别是(26.6±4.3)ml/kg/min、(24.8±7.7)ml/kg/min、(21.4±4.3)ml/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心肺耐力与体重研究结果
超重者峰值摄氧量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和肥胖患者,分别是(27.6±8.0) ml/kg/min、(24.4±5.9)ml/kg/min 、 (22.4±3.7) ml/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心肺耐力与体力活动研究结果
体力活动量越大,峰值摄氧量越高,有显著性差异。体力活动大量、中等和不足峰值摄氧量分别是(32.1±7.3)ml/kg/min 、(24.5±5.6) ml/kg/min、(21.6±34.4) ml/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心肺耐力与大肌肉群参与的、动力性中等到较大强度的长时间运动能力相关,与呼吸、心血管、骨骼肌的生理和功能状态相关。心肺耐力水平低者其早期全因死亡风险明显增加,特别是死于心血管疾病者增多,提高心肺耐力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峰值摄氧量是衡量心肺耐力的标准,可以客观评价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人群的心肺耐力。
最近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不足会影响成年人健康,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与全因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组资料显示峰值摄氧量低于预计值84%者达63.6%,表明约2/3白领心肺耐力较低,其中体力活动不足者减低的比例高达89.3%。这是由于白领以网络办公为主,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体力活动不足,结果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明显下降,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后备军。
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一致的是性别、体重和体力活动水平与峰值摄氧量相关。男性峰值摄氧量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女性同男性相比肌肉体积小,血红蛋白、血容量及每搏输出量低有关。不同体力活动量者比较,峰值摄氧量有显著性差异。体力活动量越大,其峰值摄氧量越高,特别是长期规律的较高强度的运动,其中13例马拉松和球类爱好者峰值摄氧量/预计值≥10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正如既往研究所示,体力活动可以改善心肺储备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提高呼吸储备,增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3]从而提高心肺耐力,改善生存率。
许多研究证实峰值摄氧量随年龄而下降,但本组研究显示青年、中年、老年峰值摄氧量无明显差异,可能与老年患者的样本量太少相关,需进一步积累后进行研究。
心肺运动试验测得峰值摄氧量,可客观准确评估心肺耐力,较低水平的心肺耐力即使无心血管疾病,其死亡风险亦增加。绝大多数白领人群心肺耐力较低,重要影响因素有女性、肥胖和体力活动不足。重要的是,体力活动和肥胖可以被矫正,只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长期规律的体力活动,减轻体重,可大大提高心肺耐力水平,预防心血管病发生,降低潜在死亡风险。
参考文献
[1]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运动处方指南(第九版)北京體育大学出版社,75-75.
[2] Karlman Wasserman et.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及其解读(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79-182.
[3]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运动测试运动处方指南(第九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0-10.
本文编辑:刘欣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