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置钉与短节段钉棒系统固定的疗效研究

时间:2024-05-15

欧进奎 杨明 赵筑川 汤逊

【摘要】目的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对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恢复,脊柱的的稳定性、断钉疗效观察。方法 作者从2009年3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骨科及贵州华夏骨科医院对183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脱位、胸腰椎爆裂骨折、压缩骨折进行随机分组;通过钉棒系统伤椎置钉内固定(A组93例)和伤椎不予置钉固定(B组90例)治疗对比,采用钉棒系统矫形复位,观察伤椎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以及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生理曲度、断钉现象等。结果 两组术后7天及36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压缩率,术后CObb角,以及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生理曲度、断钉现象;治疗组(A组)较对照组(B组)有显著疗效(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置钉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脊柱的生理曲度、应力分散防止断钉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置钉;短节段钉棒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26例,女57例,年齡最大67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5岁;胸11椎体骨折8例,胸12椎体骨折30例,腰1椎体骨折92例,腰2椎体骨折18例,腰3椎体骨折26例;腰4椎体骨折例11例;经过回访,治疗组中无断钉现象,对照组中发生断钉现象为7例;多发生在2~3年间,与患者再次摔伤、活动量较大及钉棒系统固定组数、肥胖、高大个子有关。

1.2 选择标准

(1)新鲜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损伤节段为T11~L4[1](2)术前CT椎弓根薄层扫描、了解椎弓根损伤情况,判断伤椎是否置钉;(3).A组伤椎置钉选择伤椎上下椎体及伤椎椎弓根置钉,B组选择伤椎上下置钉,伤椎不予置钉。(4)爆裂骨折或压缩骨折超过4/5的,不作为选择对象,因需要前后路手术治疗。本组病历仅选择压缩在40-80%的病历。

我们均采用山东威高的钛合金钉棒固定系统;其强度、韧性及抗疲劳度均符合国家标准。

术前完善各种检查,需做X、CT、核磁,在X线侧位片上,根据伤椎的高度用PASS系统测量伤椎前、后缘高度来评判;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计算公式为:(伤椎上或下相邻椎体前缘高度均值-伤椎前缘高度×100%;伤椎置钉后高度的恢复(撑开)计算公式为:术后1周,复位撑开后、伤椎前后缘椎体高度均值-伤椎前缘高度均值×100%,间隙高度为椎间隙前中后的均值;CT的三维重建,了解椎体损伤程度、椎体左右两侧损伤的倾斜度、以及椎弓根的完整性,椎体上部及终板、下部及终板的损伤;术后X线复查伤椎、用PASS系统观察椎体复位情况用于判断椎体恢复高度、判断伤椎稳定性及有无断钉断棒情况。[2]

病历完善,详细记录肢体、鞍区感觉、肢体运动、肌力的情况,以及膝关节反射、跟腱反射、巴氏征情况。

受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胸腰部皮肤无完整,无明显挫伤或软组织损伤较小者伴有脊髓、圆锥、马尾神经损伤者,力争在伤后6~24小时内尽快手术;其他的患者,尤其是胸背部皮肤挫裂伤较重,待局部皮肤恢复后择期手术,以减少术后伤口感染、延迟愈合;术中常规予以自体骨及人工骨横突间植骨融合,以增加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采用先置钉,后减压的次序进行操作;伤椎均采用万向提拉钉或万向螺钉,置钉深度根据伤椎损伤程度及患者椎体大小而决定。治疗组根据病情损伤程度、患者高矮胖瘦、选择4、3组钉或2.5组,对照组选择2组。

两组均根据椎体、椎板及复合体损伤情况,术中分别予以椎板切除或部分切除;中、后柱有骨块突出、刺入损伤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者,用髓核钳、咬骨钳小心翼翼的切除或者顶棒(置钉工具)将骨折块向中柱推移恢复椎管壁的光滑度,防止次生损伤。

本组资料中,重点观察前、中柱的损伤情况。我们采用伤椎置钉作为治疗组、伤椎不予置钉作为对照组;伤椎置钉组93例,不置钉组90例。见表1。

1.3 疗效观察

两组治疗后的对比观察: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回访有无断钉、术后的后凸畸形发生率判断:显效:X线及CT提示:骨折愈合,椎体高度80%以上者,无再次椎管继发性狭窄,无脊髓神经的再次损伤;无断钉现象。有效:X线及CT提示:骨折部分愈合,椎体高度部分恢复(恢复原高度60-80%),有部分椎管继发性狭窄,脊髓神经根有部分症状。有断钉现象。无效:X线及CT提示:骨折不愈合,椎体高度仅有少部分恢复(恢复原高度40%以下的),椎管继发性狭窄,脊髓神经根有症状。有断钉现象。

3 讨 论

胸11椎体骨折所占脊柱骨折的比例为8.1%,胸12椎体骨折、脱位占脊柱骨折的比例为29.5%,腰1椎体骨折或及脱位所占比例为36%;腰2椎体骨折或及脱位站骨折脱位为7.1%,腰3椎体椎体骨折或及脱位占脊柱骨折比例为14.2%;腰4椎体椎体骨折或及脱位占脊柱骨折比例为4.9%。胸12、腰1因脊柱的前凸及腰3椎体的后凸,作为脊柱承受的上身的力量最多(着力点),在高处坠落、车祸伤及高能量损伤,受到垂直或人体斜纵向力以及横向作用力时,容易发生椎体骨折、脱位。

伤椎置钉(4、3组钉或2.5组钉)与2组钉比较,可以通过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撑开及钉棒系统及椎体的前后韧带、椎间盘、终板、复合体的牵张,将伤椎恢复相应的高度,置钉和植骨融合后,增加椎体的稳定性,防止术后因复位不良、胸腰椎退行性变、过早活动产生椎体高度的丢失、角度的加大,畸形发生率增加。[3]

伤椎后柱的损伤,术中可能将伤椎椎板切除,间接的增加了椎体的不稳定性,通过伤椎置钉,将椎体的应力分散,与2组钉比较,各个椎体的力量分散后,又可增加脊柱的相对稳定性。Hirano等的生物力学试验发现椎弓根提供了至少60%的拔出力强度及80%的轴向刚度,而椎体松质骨仅提供了15%~20%的拔出力度。[4]

伤椎置钉(2.5或3或4组置钉)与2组置钉比较,尤其是肥胖及高大胖患者,发生钉棒系统断裂的几率相对较少。

伤椎置钉,术后发生畸形再次损伤脊髓、马尾神经的几率相对较少,对减少翻修和患者的痛苦,具有远期经济疗效比的优越性。

治疗组中经过1~7年的回访:无断钉现象。对照组中,发生断钉现象7例;说明治疗组中,通过伤椎置钉,增加应力的分散,椎体高度的恢复,间接的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印 飞,孙振中,等伤椎植骨与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2):228.

[2] 王 雷,夏 天,田纪伟,等.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J].中华医学杂志,2004,4(13):886-889.

[3] 曾忠友,孙德韬,金 辉.等胸腰椎骨折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骨科杂志,2003.6.307-310.

[4] Hirano T Hasegawa K,Takahashi HE,et al.Stru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dicle and its role in screw stabability[J].spine,1997, 22:2504-2509.

本文编辑:吴宏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