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朱士红
【摘要】目的 讨论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对象,并采取数字盲选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消炎止咳片,实验组则给予穴位贴敷配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8.15%,相对于对照组的83.01%,明显较高,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相对于对照组的14.8%明显较低,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中可采取穴位贴敷和止嗽散予以治疗,其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止嗽散;咳嗽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4..02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感冒症状消失之后,咳嗽仍然存在且持续较长时间,一般会持续2个星期到4个星期左右,大多数患者出现咽干、咽痒,有少量白色粘痰或者无痰,经实验室检查后显示C反应蛋白、血常规均在正常水平内[1],且胸片未提示异常,其通常认为是感冒后的并发症。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着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西医认为其属于自限性疾病,可自我恢复,但是很多患者在长时间的咳嗽之后,发展为支气管炎,甚至是哮喘[2],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我院对于感冒后的咳嗽采取了中医穴位贴敷结合止嗽散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数字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男24例,女30例,年龄最大的为51岁,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平均年龄(34.5±2.2)岁,病程7~21天,平均(14.2±1.9)天;对照组男25例,女29例,年龄最大的为52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平均(35.5±2.3)岁,病程7~25天,平均(16.1±2.2)天,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以及男女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中关于感冒后咳嗽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为18~60岁,对于本次调查知晓名明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不接受贴敷治疗方法的患者;存在皮肤疾病的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施生命体征测量,并给予消炎止咳片(生产厂家: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4832,规格:0.3 g),3次/d,每次0.6 g。实验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和止嗽散,穴位贴敷方法:贴敷穴位:大椎、天突、肺腧和风门。贴敷药物组成:白芥子、细辛、麻黄以及肉桂按照2∶2∶2∶1的比例予以混合,并打成细粉,使用热姜汁和凡士林进行搅拌,搅拌成糊状,可成型状态,然后揉成黄豆粒大小的丸状,使用一次性粘贴贴敷于穴位上,左右两侧肺腧穴均贴敷,左右两侧风门穴均贴敷,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在贴敷前使用生姜进行擦拭,贴敷时间为4-5小时,每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止嗽散:白前、荆芥、陈皮、桔梗各10 g,紫苑和百部20 g,甘草3 g,温水冲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总计治疗两个疗程。
1.4 疗效观察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治愈:临床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临床咳嗽、咳痰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治愈率=治愈例是/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8.15%,相对于对照组的83.01%,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相对于对照组的14.8%明显较低,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中医角度来讲感冒后的咳嗽属于外感咳嗽范畴内疾病,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犯肺,肺气宣泄不畅,上逆为咳。本次调查中应用的止嗽散中的紫苑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3],百部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二者共为君药。桔梗宣肺化痰,白前降气化痰,一降一宣共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甘草调和诸药,共同为佐使药。本方剂应用后不寒不热,温润平和,解表不伤正,具有较好的作用,在本次调查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8.15%,相对于对照组的83.01%,明显较高,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药物通过穴位皮肤渗透吸收,促使经络畅通。此方法在应用中安全、经济,最主要是药物经皮肤吸收[4],不会出现口干、头晕等副作用。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相对于对照组的14.8%明显较低,且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法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同时也有相关的应用史,其应用的主要医学理论为中医基础理论,同时中草药制剂敷于皮肤之上,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吸收,对穴位进行相应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的作用,贴敷方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并且其应用效果较好。穴位贴敷融合了药物、穴位以及经络的复合治疗方法,其作用为穴位、药物和经络的共同作用,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效果,由于其操作方便、时间短效果良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夏清青的研究中也体现,穴位贴敷能够有效的改善支气管哮喘以及肺部通气功能。在本次调查中使用贴敷的药物主要以宣肺、疏风和化痰为主,其中麻黄、细辛主要具有止咳疏风的作用,同时细辛具有较好的祛痰功效,加热的姜汁则具有驱寒透表的作用。所选的穴位中,大椎穴为诸阳之首,贴敷之后其阳气提升较快,促进了寒邪的祛除,天突穴属于任脉上的穴位,其主要用于气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肺腧则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本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的疾病。在进行穴位贴敷后,药物通过穴位进行吸收、并刺激经络疏通,达到扶正驱邪的作用。通过穴位贴敷以及止嗽散达到了宣肺、止咳,祛除体内六淫,达到改善症状的作用。综上所述,在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中可采取穴位贴敷和止嗽散予以治疗,其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 丽.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随机对照试验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9):51-53.
[2] 张暮盈,高 洁.止嗽散化裁治疗感冒后咳嗽63例[J].河南中南,2013,33(4):556-557.
[3] 徐 莉.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2(3):47,49.
[4] 梁雅婷,刘 浪.止嗽散加减方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74-1075.
本文编辑:吴宏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