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王爱玲
【摘要】目的 对微创椎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
方法 52例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另外45例实施微创椎颅术治疗,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再出血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纳维亚卒中量表評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椎颅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等诸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微创椎颅术;小骨窗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
高血压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脑出血,导致其发病的诱因多种多样,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中等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破裂,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剧烈、嗜睡、躁动、昏迷、偏瘫、失语等,血肿压迫脑组织,较快出现脑疝,出现呼吸停止、中枢性高热、心跳停止等,具有非常高的致死致残率,探究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就主要针对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对所达到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为2012年2月~2017年6月间收治,血肿均位于左右侧基底节区,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出血量在35~65 mL,均未破入脑室。其中52例收住神经外科,给以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包含有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45~74岁,平均(63.3±2.5)岁;另外45例实施微创椎颅术治疗,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中包含2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46~75岁,平均(62.7±2.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以硝苯地平缓释片等降血压药物,昏迷者,给以插鼻饲,控制血压在150~180/95~100 mmHg范围内[2]。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术治疗。
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椎颅术治疗,颅脑CT平片定位,头部备皮,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采用YL-1一次性穿刺针,钻透颅骨,去除钻头,之后应用塑料针芯缓慢进针,拔出针芯,见有暗红色血液流出,在确认到达血肿中心之后,换用三通粉碎穿刺针芯,接引流管,轻轻缓慢对血肿液进行抽吸约3~5 mL停止抽吸,防抽吸力量过大,导致再出血。之后血肿腔注射尿激酶2~3万U,加闭引流管保留,2 h后打开引流管引流,每隔6-8小时血肿腔保留1次尿激酶。每24小时复查颅脑CT1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4周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SSS),其中SS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S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3 讨 论
与小骨窗开颅术相比,微创椎颅术具有局麻操作、微创创伤小、花费低、不用搬动患者,监护室床旁可以进行操作等优势,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治疗时间,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低,对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4周纳维亚卒中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微创椎颅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再出血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等诸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晓宇.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17,30(06):18-19.
[2] 万海涛,严 畅,平 君,等.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6,29(02):115-116.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