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郝秀卫
【摘要】目的 探究并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保健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将采取常规治疗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常规治疗同时予以保健措施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的发病率,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有效的治疗和保健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降低了患儿的发病率,避免了疾病大面积传染,值得临床上借鉴和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保健;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2..02
发疹性水疤性口腔炎又称为手足口病,高发人群为1~3岁儿童,主要症状为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皮疹[1]。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每年4~8月为多发期。此疾病可通过粪便、唾液以及肢体接触进行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此疾病的潜伏期为2天~7天左右,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极易发生集体感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会导致大面积感染[2]。对于手足口病来说,予以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3]。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具体报告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45)和参照组(n=45)。实验组患儿中,女性18例,男性27例,最小年龄为6个月,最大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为(5.68±1.36)岁,最短病程为2天,最长病程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0.96±0.26)个月;参照组患儿中,女性21例,男性24例,最小年龄为8个月,最大年龄为10岁,平均年龄为(4.35±1.26)岁,最短病程为2天,最长病程为3个月,平均病程为(1.12±0.54)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儿及家长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批准。临床症状:大多数患儿均具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40℃之间,所有患儿手足口等部位均出现疱疹和皮疹,并伴有食欲下降、垂涎以及心肌功能受损等情况发生。
1.2 方法
(1)两组患儿均服用大量Vc,并予以10 mg/kg的利巴韦林溶解于100 mL葡萄糖溶液中,以及10 mg/kg的阿昔洛韦溶解于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10天。并注射干扰素,根据患儿的病情予以抗感染治疗,调节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并予以物理降温,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
(2)对实验组患儿在未接受治疗前予以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主要包含:①家长及老师告知儿童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要做到勤洗手,少吃寒性食物,不可饮用生水等。②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对教室及家里进行消毒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对儿童使用的杯子、玩具、桌椅等进行严格消毒。③清洁人员打扫厕所时,需戴手套,打扫完毕后对手套进行消毒处理,并放置好以免儿童玩耍。④幼儿园及学校需要对儿童进行晨检和晚检,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家长,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如确诊为手足口病,需对儿童予以隔离治疗,并对儿童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如发生手足口病的儿童较多时,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发生大面积传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例数及发病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发病率,实验组患儿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参照组。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具体详情见表1。
3 讨 论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较强传染性。越小的儿童发病率越高,手足口病患儿主要症状是手部、足部、口腔等发生疱疹和皮疹等,一些患儿还会发生心肌炎、肺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此疾病的发病速度快,严重者可造成死亡。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等部位的疱疹劈裂,形成溃疡。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较多,现今,发现的病毒有20余种,最为常见的是71型病毒(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两种[4-5]。传播的主要方式为人体接触,儿童免疫力极低,抗病毒能力弱,相比成人而言,极易发生感染。此疾病也可通过唾液、污染物品等引发[6]。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的治愈能力来说,不能达到100%的有效率,疾病发展迅速,并伴有并发症发生,严重者可发生死亡。因此对手足口病做好有效预防和保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场所。
对于幼儿园来讲,我们不仅仅是只予以预防保健知识教育就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应对教师和儿童进行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7]。定期进行消毒,对家长做好疾病预防的宣传工作,并发放宣传手册,告知儿童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吸收,不允许儿童食用生冷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在疾病多发时期,尽量不带儿童区人员密集的地方,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幼儿园需每天保持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幼儿园属于儿童密集的地点,若没做好预防保健措施,当一个儿童发生感染,就会造成大面积感染。如发病儿童增多,需及时予以放假等措施,减少疾病传播[8]。
本组研究表明,实验组患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总发病率为11.11%(5/45),参照组患儿的总发病率为28.89%(13/45),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研究结果与张宏艳[9]文献结果相一致,证实:对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手足口病患儿予以治疗及保健措施,具有明显效果,有效的降低了患儿的发病率,提高了患儿生活质量,提升了患儿及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度,鉴于以上措施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伟红.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预防与治疗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6):41-41.
[2] 张慧云.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及保健[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160-160.
[3] 陈冬梅,田庆玲,张 双,等.土茯苓苦参汤外洗联合针灸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6,37(13):2031-2033.
[4] 李 莹.炎琥宁结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54.
[5] 冯金花,张永生,段晓征,等.中医辨证治疗60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40.
[6] 王 萌.探讨门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79.
[7] 于 波.中医辩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116.
[8] 马建国.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5(2):75-76.
[9] 张宏艳.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与保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292.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