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卫红霞
前不久,一位75岁的老人,坚持20年制作上万根“爱心拐棍”的感人故事引发了网民热议和称赞。这位老人名叫边银良,是名普通的退休职工,现居住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街办小区。
“制拐”的缘来
说起边银良老人与木头的结缘,要追溯到50多年前。那时,年轻的他曾做过四年木匠,并喜欢上了木工活。后来参加工作后,他还做些桌子、柜子自己用。刚退休时,他还帮别人做过小板凳。边银良老人开始痴迷“制拐”缘于一次“帮忙”。
十多年前,边老的老朋友腿受伤后行走不便,就托他做根拐棍。于是,边老找来一段硬度大的树枝,经过修枝、去皮、抛光、打磨等一系列工序后,制成了一根光滑精致的拐棍。当老朋友接过他送来的拐棍时,连声赞叹“老边啊,你做的拐棍就像买来的!”
朋友的称赞让他十分开心,油然而生一种助人的自豪与幸福感。此后,他便开始了与拐棍“为伴”的生活。
“木头迷”到处寻“宝”
为找到更多“制拐”的原材料,边老一有空就在小区里溜达,看到有废弃的椒子树、桂花樹、玉兰花树等木质硬度较高的树枝或者木棍就往家里捡,或托农村老家的亲戚帮忙找寻有用的杂木。有时,他还骑车去捡拾园林局的工作人员砍下来的可用的树枝。
时间长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木头迷”,只要看到粗些的树枝或木棍都给他拿过去。边老笑呵呵地说:“这些废旧木头在我眼里都是‘宝贝。”
边银良老人的家仅有六十多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间卧室成了他制作拐棍的“工作室”,桌上、墙角、床底、柜子、抽屉……到处都堆着大大小小、粗细不等的木棍和木块,做好的成品拐棍每10根捆在一起,靠在墙角,俨然成了小型的“拐棍厂”。为确保拐棍结实耐用,边老就常常选取槐树、桑树、花椒树、核桃树等,遇到稍有弯曲的材料,他还要用夹板进行矫正。选好材料后,接下来就要清理木材的表面。为了使拐棍用起来更舒适,边老还特意为拐棍装上了把手。
“拐棍长短、把手的大小略有区别,可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体重的人使用。”边老对自己的“作品”颇为得意。
送拐棍收获好心情
别人做东西都等着有需求的人主动来要,边老却是主动送到敬老院、社区,托交给那里的工作人员转送给需要的人。他还会在雨雪天将拐棍放到楼道门口、附近的公交车站台、地下通道入口等处,然后留下一张写着“如需要请随便拿走使用”的纸条。因此,不仅同小区的老人,有些其他城区的老人也用上了他的“爱心拐棍”。边老说:“每次看见有人在用自己制作的拐杖,觉得自己心里特别美。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且制作拐棍以来,我生活充实,身体好,心情好,很满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