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雷春华
【摘要】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同时加用心理护理措施。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比较SDS与SAS评分。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后的SDS与SAS评分,试验组分别为(37.42±12.53)分、(33.21±15.27)分,对照组为(55.21±15.17)分、(52.96±1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心脏病常规护理时加用心理护理,既能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又利于其不良情绪的纾解。
【关键字】心理护理;应用价值;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盲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1例。试验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8.3±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1±1.3)年。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8.2±2.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9±1.5)年。两组家庭状况与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肝、肾等脏器衰竭者。(2)继发性高血压者。(3)严重抑郁及焦虑者。(4)病历资料不全者。(5)未取得知情同意者。
1.3 方法
两组都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病情观察;饮食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措施[1-2],详细如下。
(1)根据疾病特点、护理要求、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并找出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面对患者时,尽量保持热情、诚恳的态度,严禁流露出同情、厌烦等表情,防止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加强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的力度,提高其疾病认知度,增强面对治疗的信心。开展诊护工作前,先向患者作出详细的解释,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帮助消除心中的疑惑。
(2)多和患者交流,掌握其心态变化。鼓励患者主诉,针对有负性情绪者,立即采取针对性较高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施护,以帮助患者纾解不良情绪。多包容、理解患者,适当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叮嘱家属多陪伴患者,使患者能感受到来自于家人与医护人员的关怀与爱,提高其依从性。
(3)与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并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其能安心接受治疗。
(4)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最佳的作息以及饮食计划。
(5)向患者提供生活必需品,比如:温水瓶;毛巾;电视机。针对有不良情绪主诉者,积极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帮助纾解不良情绪,如:聆听轻音乐;阅读书刊杂志;观看电视节目。
1.4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并采取SDS与SAS量表,对所有受试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上述量表均采取积分制原则,总分100。得分越高,提示抑郁或焦虑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的血压变化
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试验组的舒张压为(83.2±9.0)mmHg、收缩压为(131.9±6.1)mmHg,对照组分别为(98.4±7.2)mmHg、(143.6±8.3)mmHg。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两组的SDS与SAS评分
两组护理后的SDS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综上所述,高血压不仅是临床常见病,同时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大高危因素,比如:心脏病[3]。虽然,高血压性心脏病者在发病后可通过接受对症治疗的方式控制病情,但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抑郁以及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得疗效大幅度降低。故,在现阶段中我们还应侧重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如此,方可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
本研究,试验组患者在经过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后,其血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后的SDS、SAS评分上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心理护理在高血压心脏病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对症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时,加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的力度,利于患者血压的良好控制与稳定心态的维持。
参考文献
[1] 潘海飞,刘海燕,傅军民,等.适应性心理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5):236-237.
[2] 王立霞.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患者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139-4140.
[3] 李美荣,陈月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58-159.
[4] 王菊文,姜 磊.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59-760.
[5] 闫小涵.适应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47-48.
本文编辑:徐 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