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张贵山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在临床治疗期间,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存在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以及步行困难等问题,对其生活质量水平产生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中大多采用康复训练、常规治疗以及传统针刺法等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研究证实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促進其病情康复[2]。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从而探讨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因脑卒中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2-75岁,平均(58.9±5.6)岁,其中脑梗死者36例,脑出血者1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54-73岁,平均(58.7±5.4)岁,其中脑梗死者33例,脑出血者19例。两组人员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该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凝、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具体为:选取患者三阴交、内关以及人中作为主穴,并选取极泉、尺泽及委中作为辅助穴位,分别对各个穴位实行针刺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任务导向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上肢训练主要包含抓握与够物,并依据各个环节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训练,对患者患侧下肢的障碍训练则主要包含屈膝、背屈踝关节以及屈髋等的内在训练;下肢负重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由坐到站的训练,同时可利用电子测量称对两侧负重情况进行测量,并依据患者反馈进行合理调整;注重对患者平衡能力的训练,该项内容主要分为站立位于坐位训练,患者在站立位下,保持双脚与肩平行,在坚持10s后拿取前方各个范围内的目标;此外,对患者进行室外平地及不平地面行走以及功率自行车等相关训练。训练期间依据患者自身康复及耐受情况进行方案的合理调整,每次训练60min,5次/周。两组患者均在接受治疗以及训练两周后观察其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若经治疗后患者能够生活自理且肌力达5级则为显效;若其独立行走情况有所好转,且肌力提升3-4级则为有效,若经治疗均未达到上述指标,部分患者存在病情加重情况则为无效。
1.3.2 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判定,得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自理能力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数进行(%)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特点,该类患者大多存在失语、偏瘫等后遗症类型,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患者偏瘫大多是因神经功能受到损伤,导致其无法正常活动,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提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本文中采用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主要是以滋肾补肝以及醒脑开窍为主,而疏通经络为辅,通过进行穴位的合理选取,并采用合理力度进行施针,从而达到祛瘀通络、活血益气的效果[4]。与此同时,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任务导向性训练,通过进行目的性的起坐、步行、上下肢训练以及患肢够物等,有助于促进其脑部组织细胞重建,避免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情况。此外,通过进行任务导向,能够促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感觉刺激,加速肢体功能恢复。经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较高(P<0.05)。说明,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治疗,能够提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治疗,能够获取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万福铭,王文熠.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灵龟八法治疗脑卒中后昼间嗜睡的随机对照及随访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046(007):1501-1504.
王月丽,曾明,姚云海,等.振动结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033(004):447-450.
陆彩云,卢美珍,岑丽霞.预见性与评判性思维结合在脑卒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9,000(001):146-147.
Ballarin B , Tymianski M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1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18, 39(005):661-6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