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吴玉乐
【摘要】目的:观察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56例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中选择56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给予脑安滴丸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状况。结果:56例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中,治愈3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4/56),且未有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复发。结论: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保障性十足,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安滴丸;气虚血瘀;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
R39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076-01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临床颇为常见。其特点是疼痛暴作,痛势甚剧,一侧头痛,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程胀痛.刺痛或跳痛,可反复发作,经年不愈,痛止如常人。可因情绪波动,或疲劳过度而引发[1],可对患者生活产生深度不良影響。笔者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选取了我中心2016年5月~2019年5月就诊治疗的56例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展开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我中心就诊的56例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50.5.±15.5)岁,病程0.6年~7年,平均病程(2.8±3.2)年。
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头风的标准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13年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 3 版中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
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脑安滴丸(生产厂家: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30121)治疗,20粒/次,2次/天,治疗4个疗程,每疗程2周。治疗期间叮嘱患者不宜过于劳累,保持充足睡眠与心情愉悦,忌烟酒,按时服药。
4疗效判定标准。
以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头痛及其他伴随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及头痛时间缩短为显效;头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为有效;头痛未减轻或加重,或持续时间加长为无效[3]。
二、结果
疗程期间,所有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未有患者出现不遵医嘱用药状况,且不存在失访病例。治疗结束后,治愈3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54/56)。
治疗过程中不曾有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月期间也未出现复发病例。
三、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于2019年2月来我中心就诊。就诊时诉头痛反复发作,以一侧颞部疼痛为主,发作时头痛难忍,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头痛史已达3年余,曾于2016年1月在某医院诊断为偏头痛,用药后有所缓解,但常因过度劳累而反复,且有时可持续数小时。近些天因频繁加班,头痛发作,每周数次,发作时先轻后重,几分钟或几小时内逐渐发展为或左或右的搏动性头痛,并伴有畏光,头皮触痛。经问诊知该患者平时常有神疲乏力、失眠、月经量少、颜色呈暗红、有瘀块,经前腹部隐痛,舌紫暗,苔薄白,脉沉弦涩。脉证合参属气虚血瘀之证。给予脑安滴丸治疗2周,嘱其避免劳累,头痛好转,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续巩固治疗6周,头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达治愈效果,之后随访3月未再复发。
四、讨论
偏头痛一般与遗传、内分泌、饮食、生活方式、精神等因素相关,女性多见,多因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西医也只能给予对症治疗,长期和大量口服西药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故而临床上可从中医角度解释该病,并采用中医药手段针对此症[4]。中医学上,偏头痛属“偏头风”、“脑风”范畴,偏头痛气虚血瘀证为内伤头痛,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气虚为本病之本,血瘀为本病之标,脾气不足,气虚生瘀,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荣头窍为本病之病机,故而应以益气散瘀为治疗大法[5]。
脑安滴丸含有川芎、当归、红花、人参、冰片等成分,其中川芎为血中气药,善行头目,活血通络,祛风止痛,血行则瘀散痛止,为治头痛之要药。当归协同川芎和血行瘀,红花辅助君臣活血化瘀之力。人参补气生津,助川芎红花当归以行药力,即气充则血行。冰片香窜上行引导药力透脑,通穴,达经入络。诸药合用气虚可补,血瘀可化,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效。
本研究给予56例偏头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脑安滴丸4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6.4%(54/56),且未有1例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复发,另个别患者用药后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原因尚不明确,待系统观察之后再做讨论。这表明脑安滴丸对偏头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保障性十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9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204.
[3] 梁茂新,洪治平.对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若干意见[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4,6(5):40-43.
[4] 林恒凯, 洪峰.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24):67-68.
[5] 王维, 田玉梅, 胡秀娟. 脑安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001(012):46-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