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单秋旺 霍鹏 李琳琳 赵靖 王宏斌 孙秀娟
【摘要】目的:借助MRI检查探究患者在服药后的排石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将CT诊断的结果作为CT组,以MRI检查结果作为MRI组,分别在用药后1个月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估,比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以确定MRI检查的准确性。结果:患者在服用胆宁片、排石颗粒复合治疗1个月后,CT组诊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检查组依据MRI的诊断标准,治疗后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与中医疗效评价结果对比,MRI组的诊断结果更加符合中医评价结果。结论:MRI在患者服药后能作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依据MRI的诊断结果,确定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以提升排石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服药后;MRI检查结果;排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69.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089-02
现阶段胆囊结石治疗疗效评价多是采用中医诊疗标准,借助临床症状等进行疗效评价,这种病诊疗方法缺乏充足的科学依据。临床上为更加精准地评价患者的排石临床效果,正在积极尋求新的诊断方法,为群众寻求更加精准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提升胆囊结石的诊断水平。目前,对胆囊结石的检查多是采用影像学方法,按照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判断患者的结石位置、大小以及累及范围,提高了胆囊结石的诊断效果。本文面向排石临床疗效的评价,比对CT检查结果,将MRI检查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比对胆囊结石患者30例服药后不同疗效判断方法的评价结果,确定MRI检查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胆囊结石的临床症状表现,且积极配合研究。排除有意识障碍或者是精神障碍的患者,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也要排除在外。最终参与全程治疗与疗效评价过程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36~54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6.76岁。患者均是采用胆宁片、鸡矢藤排石颗粒复合治疗的方法,每日服用鸡矢藤排石颗粒1剂,早晚餐前各服用200ml,复方胆宁片则是每天3次都在饭后服用,连续服用5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判断[2]。
1.2 研究方法
CT组是在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比对检查结果进行治疗效果判断。采用飞利浦128层螺旋CT机,让患者在屏气状态下进行螺旋扫描后,将工作电压设置为120KV,对患者腹部进行横轴位扫描,依据扫描结果进行三维图像的重建。
MRI组是采用MRI进行腹部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采用专业软件对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前,患者先要禁食禁饮3h,检查时患者应保持仰卧位,按照四个扫描序列依次进行扫描。取BH Ax T2 SSFSE、BH OCor 2D fs FIESTA、BH 2D MRCPThickSlab、RTr Cor 3D MRCP,以小角度进行快速梯度回波序列的激发,然后在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中运用磁共振造影成像技术获取扫描结果。完成影像学检查后,采用中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疗效判定,为研究提供精准的对比结果[3]。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我国卫生部门出台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胆囊结石疗效评价标准,排石临床治疗结果分为四种,一是治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积分减少了95%以上,且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不良情况。二是显效。显效是指积分减少在70%左右,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显效标准之内。三是有效: 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在30%左右,影像学检查出现了有效变化。四是无效,无效是指的没有发现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积分的有效变化,且影像学检查表明结无明显变化。
(2)影像学的疗效判定标准。影像学判断标准是借助《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影像学诊断内容,借助实际疾病治疗中结石变化情况,提出的相应标准。
痊愈指的检查中没有发现结石,影像学图像正常。显效指的是结石体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直径缩小了0.5CM以上,或是结石数目减少了30%左右。有效指得是结石数量或者直径有明显变化,直径缩小在0.5cm以下,或数目减少量在30%以内。无效则是影像学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运用SPSS 19.0数据包完成数据解析,其中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性等均以%的形式展现,且经由χ2检验,检测结果对比中,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服药后,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发现CT组诊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检查组依据MRI的诊断标准,治疗后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3.33%。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又统计学意义, ( P<0. 05)。两组诊断结果与中医评价效果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平均积分下降显著,从治疗前的(15. 23±6. 27)分下降为(4. 68±1. 20)分,MRI组的诊断结果更加符合中医评价结果。
3 讨论
CT与MRI是临床上常用的胆囊结石检查方法。临床医生为精准地治疗结石,通常会以影像学诊断结果确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以及结石累及范围。比对CT检查而言,采用MRI检查方法具有较强的优势,以便于医生寻求更加安全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腹部MRI判断胆囊结石患者服用胆宁片、排石颗粒的临床作用评价,能更加直观地监控患者体内结石的变化,在MRI扫描仪借助下,比对服药前后患者体内结石的变化情况[5]。
依据本研究的临床结果来看,对服药后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30例进行CT和MRI检查发现,MRI的疗效检查结果更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胰胆管结石疗效评价标准,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排石临床疗效,CT检查中的结果与中医药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CT检查是将平面检查二维图像合成三维图像,但是MRI直接是获取三维图像,从图像检查效果方面来看,MRI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此外,MRI检查能更加直观地确定结石大小以及結石数量,可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影像学诊断内容,从结石直径以及数量,来确定排石的临床疗效。所以,将MRI作为胆囊结石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能更加简单地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情况,更加精准以及可信的反馈排石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据临床数据研究发现,MRI检查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能有效评价服药后患者排石治疗效果,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消化内科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6]。
参考文献:
[1] 陈文琴. 腔内超声与经腹超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中应用比较[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5):104-106.
[2] 董大维. 腹部CT与MRI应用于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1):109-110.
[3] 陈安平,李华林,高原,胡铤,索运生,易斌,刘进衡,张胜龙. 磁共振检查在998例正常范围直径胆总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07):847-850
[4] 赵文卓. MRI与CT在胆系结石疾病中的诊断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11):140-142.
[5] 周蕾. CT、MRCP、B-FFE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对比研究[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5:4.
[6] 姜菊,高纪称,周春艳,郑辉,由秀,杨亚峰. 腔内超声与经腹超声诊断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对比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03):294-29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