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赵艳贞
【摘要】
乳腺增生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对此,文章总结了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归纳了学者们关于乳腺增生应用穴位敷贴治疗的研究报道,综述如下。
【关键词】穴位敷贴;乳腺增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969.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243-02
1前言
目前乳腺增生疾病是妇女疾病现象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症状,由于患者的乳腺组织和乳腺上皮组织构建不够健全,因此导致该疾病的乳腺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出现结构退化等情况,另外,该疾病的结构组织出现问题造成病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乳腺结缔组织[1]。在有关医学研究数据[2]显示中,该疾病的病发阶段主要在29-52岁之间的妇女阶段,不仅如此由于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注重消费过程,对生活质量却不够重视,因此造成该疾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变得年轻化,经数据分析,乳房疾病中乳腺增生疾病将占到75%的比例。因此在针对于该疾病的趋势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改善和防预乳房增生疾病进一步恶化发展的重要措施,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患者的生活得到改善。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法在乳腺增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疗效价值。
2穴位敷贴作用机制
2.1皮肤吸收和经络作用
张仲景认为“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气血所注;理者,是皮毛脏腑之文也。”吴师机认为“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人体的皮毛腠理与五脏六腑相通,将药物施于体表,其有效成分在直达患处改善局部症状的同时经皮肤吸收作用于相关脏腑,调节脏腑功能[3]。《灵枢》“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能够运行气血,调节阴阳[4]。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肾,通过敷贴治疗刺激相关经络上的穴位及局部阿是穴,起到疏通乳络,理气散结的作用。正如清代名医徐灵脂所云:“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5]。
2.2现代研究机理
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主要是结合孕妇产生的生理机能和穴位结构体现的症状进行整合,而穴位敷贴的机理现状是,是在整合的现状下所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具体疗效的传输方式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在经过中枢神经系统强化,在经过下丘脑传输到垂体再到性腺轴[6]。目前该治疗方式,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妇女内分泌周期的改善,确保患者的机能体质在规定变化数值内,从而做到控制该疾病病症的恶化和预防乳腺增生疾病的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作用[7]。
3乳腺增生患者中穴位敷贴应用
乳腺增生应用穴位敷贴给予治疗,该穴位敷贴的药物通过芳香走窜给予治疗,不仅能够让经络变得贯通,而且药效的功能还能够深达脏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乳腺增生治疗方法[8]。根据相关的资料[9]研究表明,治疗乳腺增生的穴位贴敷药物主要以白芥子、细辛以及甘遂三种药物为主,在药物比例使用中占到首要位置,另外,还有一些药物液得到使用,如:延胡索和麻黄等。乳腺增生在中医学中还具有辨证分型药物贴敷的特色,根据应如芬[10]研究人员的中医辨证分型实践,不同处方的穴位敷贴对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治疗效果不一样,因此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治疗乳腺增生疾病采取的处方是附子、苍耳子、细辛以及白芥子[11]。目前在治疗乳腺增生措施上都是通过同样的敷贴方法,药物贴敷的实际药效价值是需要在时间的等下体现出药效的作用[12]。乳腺增生治疗的药物中如白芥子、细辛、延胡、葶苈子、甘遂、麻黄、皂角、肉桂等,不仅能够改善乳腺增生的临床症状,而且还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有健脾益肾、温阳补肺的功效[13]。陈翠环[14]选择80例乳腺增生发作期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穴位敷贴如下:选取白芥子20g、黄芩12g、延胡索12g、白附子10g、胡椒10g和细辛6g,将上述药物混合后研制成细末,并加入生姜汁调制成糊状,制作成药饼,进行穴位敷贴,并应用纱布仔细覆盖,使用医用胶布予以固定,1次/d。观察组乳房外观良好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42.5%,差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P<0.05。
王宏玲[15]对60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痛康贴(金银花、大黄、黄连、黄柏、冰片、乳香等)敷贴在乳腺增生部位,光电离子治疗仪模式为1~4,治疗时间为30~40分钟/次,按照患者病情在1~18级区间内选择红外线辐射强度,治疗配合轻柔、舒缓的音乐,以7~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有效率为98.33%,随访期间复发率为3.33%,表明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苏莹等人[16]选择8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穴位敷贴,观察组治疗后一年内局部复发率以及再住院率为5%、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5.0%,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乳腺增生症是患者乳腺上皮组织、纤维组织不断增生,使得乳腺组织导管、乳小叶结构有退行性病变,并且出现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17-18]。机体内分泌激素失调是导致乳腺增生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如果机体雌激素、孕激素出现代谢方面的失衡,患者乳腺组织增生过度,不能复旧,增生的组织持续无法消退会导致乳腺增生症[19]。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女性一生中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乳腺增生症,其中25-40岁的女性是高发群体[20]。虽然都是乳腺增生,但年龄不同,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以及特征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患者未婚、未育,没有过哺乳史,则临床表现主要是乳腺肿痛以及胀痛,严重的患者两侧乳房都会出现这一表现,不过其中一侧会较另外一侧严重程度更高。患者在月经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胀痛,在月经后这种表现会慢慢缓解,到下一个月经周期会继续出现胀痛[21]。一些患者还会有乳房弥漫性结节表现,触及会出现明显疼痛感。祖国医学认为穴位敷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乳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应用穴位敷贴能够实现疼痛的缓解,继而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姜蕾,刘菁.乳腺增生中医穴位外治法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7):168-169.
[2]叶红.微波热疗联合穴位按摩对重度乳腺增生疗效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8,8(25):327-329.
[3]闻艳华.行气散结方穴位敷贴配合针灸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瘀痰互结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9,37(7):204-207.
[4]张晓梅 孙建华.穴位敷贴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4,14(10).
[5]李娟娟.中医特色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100例[J].河南中医,2017,37(8):1451-1453.
[6]白东艳,易玮,李艳慧, 等.中药穴位敷贴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827-830.
[7]张立然,张亚敏.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60例临床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6,45(4):50-51.
[8]张晓梅 孙建华.中医外治療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4,14(12).
[9]李俊芬,林青梅,王青山, 等.联合或单用穴位贴敷对于乳腺增生病有效性的Meta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03-104.
[10]应如芬.中药穴位敷贴对乳腺增生患者乳房疼痛、增生肿块改善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4):251-252.
[11]梁少华.中药调周疗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5):693-694,695.
[12]王霞,范静,窦丽雯, 等.纳米穴位敷贴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疼痛的疗效与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7):146-146,147.
[13]邓凤娇.乳腺增生病应用中药贴敷治疗配合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观察[J].保健文汇,2016,(12):87.
[14]陈翠环,刘华.穴位贴敷配合健乳灵方治疗冲任不调型乳腺增生的效果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124-126,133.
[15]王宏玲,赵锦华,张随珠.穴位放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乳腺增生临证施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88-89.
[16]苏莹,陈兴华,黄子培, 等.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5):4-7.
[17]赵志芬.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5):198-201.
[18]郑杉,徐嘉琳,黄婕, 等.中药穴位敷贴对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干预效果[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6):38-40.
[19]刘婉华,刘俊凯.穴位敷贴配合音乐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12(12):180-181.
[20]宋奎云.穴位贴敷联合乳宁片治疗乳腺增生病4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8):123-124.
[21]闫华,李晶.乳腺增生病配合穴位贴敷提高疗效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5,(8):1717-17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