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及效果探析

时间:2024-05-15

黄志敏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实际效果,以期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方法:根据精神科的调查问卷,了解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和效果。结果:精神科实施风险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满意。结论: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管理,可以约束精神病患者行为,保护精神病患者,但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在合法的情况下保护患者,给予合理的管理对策,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8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1-157-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大多数人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据 2010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已达1 亿以上,其中重性精神障碍超过 1600 万;在美国,约 1/4-1/3 的人群会因精神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帮助。精神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在我国疾病治疗总负担排名中高居首位,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压力的增长,精神疾病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对于物质的需求不断在上升,升学压力、工作压力及择偶压力等也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压力的增加导致了精神病患者逐年递增。同时,该领域对护士的需求也增多,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所服务的患者均为思维异常和对自我意识无法进行控制的,致使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危险系数较高,从而使得精神科护士的流失率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 背景介绍

风险管理是指将已有或潜在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将风险因素减少到最小程度。精神科患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往往会做出危险行为或引发事故。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尽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薛晓林在 2017 年新版《患者安全目标》的解读中提出“患者安全重落实,护理人员承重任”。护理行为与患者的手术、抢救、康复等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会导致严重的医疗后果,可见护士在医疗环境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公众声誉。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提高精神科开放病房的护理质量是每位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护理质量评价是提高和改善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不仅是衡量各项护理工作的准则和最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

2 管理方法

2.1 设立风险管理小组

精神科在内部设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由资深护士长任组长,并安排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副组长,重点监督科室护理工作,共有5名成员,负责日常护理工作。每周组织工作会议,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控制,分析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2 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与法律观念

通过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同时,学习有效的護理风险防范措施,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此外,要培养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观察力,能有效识别常见的风险事件,如毁物、噎食、自杀自残、外跑、冲动伤人等。

2.3 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

采用三级护理质控管理制度,由责任护士定期对患者常规评估,主管护士每日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护士长主要负责对重点患者、各个时段与环境的管理,并抓好护理记录管理,确保与医师诊疗记录一致。对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风险评估,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方案。制作风险评估监控表,标明风险程度,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2.4 消除风险因素

对于高危型患者,应安排到专门的病房,并由专人陪护,确保患者活动范围在护理人员视线范围内。同时,严格落实三级查房制度,确保及时察觉风险,及时处理。对于自杀、自伤、外跑型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与家属沟通,引导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同时,向家属讲明收好体温计、剪刀等危险物品的意义与方法,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增强患者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对患者的监管,避免发生外跑或自杀事件。加强对病房内危险物品的排查与管理,实行定点、定量管理,并严格交接步骤。如果发现有物品缺失必须马上追查。定期对桌椅、门窗、护栏及病床物品进行检查,确定有无损坏,避免患者意外受伤或做出消极行为。

3 评价标准

统计风险管理实施期间的护患纠纷投诉情况与护理事故发生情况。通过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投诉率评价风险管理效果。

4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通过统计结果显示,精神科风险事件再无发生,管理质量显著提高,这说明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5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情况较为特殊,自杀、自伤、伤人等现象较为普遍,治疗配合度低。为尽量降低精神科患者的风险事件,通过对精神科患者的特点与护理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从患者入院风险评估,病房环境安全管理、用药护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培训几方面抓起,切实提高了精神科护理工作效率。其次,精神科护理质量的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及制度等都在创新,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今后可以进一步发现问题,从而不断规范精神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珊珊.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4(12):55-56.

[2] 彭欣.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0-81.

[3] 姚玲.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319-320.

[4] 赵玉萍. 如何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C] . 2016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神志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49-53.

[5] 陈雪. 患者安全重落实护理人员承重任——访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薛晓林[J] . 中国护理管理, 2017, 17(3): 317-3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