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心灵艺术产业为增长点优化京津冀东北部发展

时间:2024-04-24

刘孝全

关于京津冀东北部发展规划,可公开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中,与之相关的是“四区”之一的“生态涵养区”建设以及重要节点城市“承德”旅游文化产业的定位。对照如火如荼的东部、南部发展,占全域近四分之一的京津冀东北部区域,一方面发展进度迟缓,另一方面规划方案也较为笼统,需要及时进行细化、优化。细化、优化京津冀东北部区域发展布局,事关全局,需要高瞻远瞩综合统揽,建议从五个“贴上”着眼:

一、贴上发展步伐,及时发现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产业转移的新格局,洞悉新机遇

例如:随着北京潘家园、十里河、永外市场的外迁,宋庄艺术村的“高大上”,琉璃厂、报国寺艺术市场的升级改造,首都艺术品市场开始分流,但是在整个京津冀地区并没有出现一个承接的具体产业带,京津冀艺术品市场出现了空档期。

二、贴上全球化趋势,重新理解京津冀的格局层面,摆脱属地思维

全国财富和人口的参与,支撑了北京持续的发展。京津冀也一样,京津冀必须要成为全球人的京津冀,要吸引到全球人口和财富的参与,京津冀才会赢得加速发展态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站在全球人口需求的角度,加大我们的供应布局,最终在全球竞争中崛起。

三、贴上技术升级的速度,拿出前瞻性的战略布局

自京津冀协同规划公布以来,仅仅过去了两年,但是新技术的发展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随着5G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出现,在不久的将来,空间和时间将会重新组合。例如:集合了5G、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无人驾驶和共享交通,必将对京津冀范围内的区域重新进行定义和划分。

四、贴上时代和人性的需求底层

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每个人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同时也将变得更为孤独,心理需求与技术呈现出对拉的张力。以京津冀过亿人口为例,大比例的高素质人群的心理需求如何得到满足?这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他们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必须寻找出口,这些年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心理工作室”即是例证。如何有效供应、满足、演化这些需求,既是广阔的市场问题,也是潜在的社会问题。小则关乎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单位绩效,大则会影响甚至会左右区域意识、人群组织、社会稳定。

五、贴上区域内的价值精髓,重新理解并挖掘京津冀尤其是“环首都贫困带”的价值

“贫穷”是“价值缺乏”的代名词,“价值缺乏”是看不到需求所造成的,根源在于视野和目光的局限。要放弃工业化、属地化、形而下的思维惯性,站在全球市场需求的底层重新挖掘地区价值。以京津冀東北部腹地密云县大城子镇为例,数千棵古梨树、数百年的燕山农耕园遗址、丰富的人文历史活动,与两山夹一河的燕山山貌组合成的空间价值,并不是几个精品民宿就能承载的,应该还能承载更广阔、更深远、更国际化的需求。

为此,建议京津冀东北部区域的发展可优化、细化为:打造“面向国际平台的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带”。其中重点要以“心灵艺术产业”作为独特定位从全国文化艺术产业中脱颖而出,在“心灵艺术”中,尤其要突出“红色信仰艺术”。具体做法包括:第一,依托京津冀东北部地区的古村风貌和自然资源,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契机,以“国际心灵艺术基地”建设,尤其是“红色信仰艺术”为龙头,带动京津冀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建设。第二,以每年召开“国际心灵艺术论坛”为抓手,形成比肩乌镇、博鳌等地的又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小镇,打造独一无二的国际艺术产业平台。第三,围绕心灵艺术,拓展产业链,打通一、二、三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边界,形成以心灵需求为主题的产业生态体系。第四,整合全球资源,构建国际艺术产业链,并占领品牌、标准、金融等关键制高点,逐步完成由中国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艺术产业布局。

以“红色信仰艺术”为龙头,带动“国际心灵艺术”基地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京津冀东北部地区“国际艺术产业”发展,并在全球艺术市场和心灵领域崛起,具有切实提升国家软实力、优化京津冀产业布局等重大意义:

一、为京津冀东北部区域发展主动担负起支撑作用,促进京津冀区域均衡发展

京津冀东北部区域如何才能形成比肩国际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迄今为止都没有明确的思路。发展心灵艺术产业基地,不仅可以承接北京琉璃厂、报国寺、潘家园、宋庄艺术市场的外迁、转型契机,借助有利交通区位、自然山水、古村风貌,吸引有信仰的艺术家进驻,形成新的艺术市场热点,而且还可与承德的外八庙、北京的雍和宫等形成主题呼应,带动京津冀东北区域主题艺术产业带的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艺术市场领域,以独特的市场区分崛起,形成新的格局。不仅如此,还可以促进京津冀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缓解“大城市病”等综合价值。

二、破解“环首都贫困带”的发展难题

通过打破思维,重新理解贫困山区的“资源价值”,发现国际化的广阔需求,借助新技术和新模式,在环首都百公里的贫困山区,发展主题经济项目,可以为有效破解京津冀“环首都贫困带”带来示范效应。

三、深度挖掘中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提升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心灵空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也是艺术的源头。从传统中国人挂的年画、观音、钟馗、福禄寿禧等,到现代流行的手串、佛珠,国际影响的唐卡、瑜伽、疗愈音乐,再到毛主席纪念章、挂像等,这种需求一直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基本形式。对于“80后”、“90后”、“00后”乃至未来一代,依然会挂自己崇拜对象的艺术品,从而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心灵空间,这种需求依然没变。但我们的艺术家对新一代的需求熟视无睹。

以信仰艺术,尤其是“红色信仰”为特色的艺术基地的建立,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在心灵艺术的市场需求和产品供应之间建立有效、便捷的市场机制,既可以为一大批艺术家们找到市场出路,产生新的利润,也可以判断不同时代的消费者对心灵艺术的需求,从而带动我国的文化艺术产业真正实现价值流动,从根源上提升中国艺术产业链的整体水平,摆脱空虚、浮躁的混乱状态。

四、通过艺术切实提升全民族的信仰普及率

打造心灵艺术产业基地,通过线上线下的平台作用,将心灵艺术引入千家万户,在艺术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全民信仰的普及率,进而带动全民心灵素质和信仰水平的提升,从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角度切实落实提升国民素质的国家战略。尤其要将“通过艺术提升、坚定全民族共产主义信仰”列为重点,通过市场机制和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法,为全民共产主义信仰素质的提升作出应有贡献。

五、有利于中国软实力在国际上得到切实提升

为全球心灵艺术家们提供唯一的集聚地,构建心灵艺术线上线下交易平台,打造心灵艺术产业链,每年在这里举办“国际心灵艺术论坛”,抢先占据国际心灵艺术产业链的顶端,逐渐在国际信仰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改变国际上认为“中国普遍缺乏信仰”的偏见,扩大中国在国际信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提升软实力的核心——信仰力的影响水平,落实国家提升软实力的战略布局。

六、有利于接力古北水镇成为密云地区的发展新引擎

以古北水镇为代表的旅游产业,为密云发展作出了新探索。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迭代,密云地区需要在打造“古北水镇” 的同时,发现并生成新的区域增长点。例如,在独特燕山生态、古村风貌、梨花胜景、历史底蕴和一小时交通的区位,打造全球唯一的“国际心灵艺术”基地,占领国际心灵艺术产业链的制高点,帮助密云地区源源不断地从“国际心灵艺术”的市场蓝海里分享利润,并由此形成本区不可替代的旅游竞争力。成为密云地区接力爱斐堡、古北水镇的发展新引擎。

七、形成可供全国借鉴的新模式

以打造“国际著名心灵艺术产业基地”为实践基础,总结以文化价值挖掘为龙头、产业链为载体、互联网为手段、金融为纽带、国际化为平台、城乡互动和社会治理为根基、公益效益为宗旨、生态环境利用为保障的“八合一”做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特色乡镇建设新模式,为我国广大偏远贫困乡村新农村建设、特色乡镇建设提供有启发、可复制的新示范,甚至为中国经济和产业转型提供新式标杆。

(作者系新故乡研究院院长)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