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4-05-15

邹源自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3--02

吸痰操作为维持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将呼吸道中痰液分泌吸出处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质量,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11岁,平均年龄为(6.24±1.32)岁。

1.2 方法 对照组为容量控制通气,仰卧,气管插管,连接好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操作,潮气量预设为8ml/kg,维持时的潮气量为6-8ml/kg,呼吸频率控制为15-26次/min,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为2-10cmH2O,吸氧浓度控制为40%-60%,维持时,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维持患者稳定通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记录[2]。

观察组为压力控制通气,仰卧,气管插管,连接好呼吸机,实施机械通气操作,吸入压力控制为15-37cmH2O,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记录。

护理[3]:在为患者实施吸痰操作前,应为患者实施标化肺容积处理,依据患者的实际病况,为患者实施吸痰操作,将患者呼吸系统中痰液分泌物进行吸出操作,阻断负压操作后,将吸痰管头端遇到一定程度的阻力时,提升1-2cm的负压,实施深部吸痰处理,处理完后,旋转缓慢退出操作,尽量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吸出干净,吸痰操作完成后,为患者实施肺复张操作,应用高呼气末正压处理,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为20cmH2O,维持时间为40s,肺复张后,调节好呼吸机的相关参数,维持患者机械通气,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处理,每隔3-5d将管道和湿化液更换处理,每隔4-6h将气囊内部的气体和液体排出,每日对患者的口腔進行护理,依据实际情况,为患者保持最佳的体位,做好体位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prak)、呼吸系统总动态顺应性(Cdyn)。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处理与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在实施吸痰操作的过程中,能有效稳定Pprak,对照组的Pprak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在肺复张后1min,达到最高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肺复张后5min,数值回落到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两组的Cdyn在实施肺复张前出现显著降低,直到低谷,统计学无意义(P>0.05);肺复张后1min,对照组的数值回升到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吸痰前,统计学有意义(P<0.05);直到肺复张后5min,数值回升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两组在实施吸痰后,均出现了一过性肺顺应性降低,应用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观察组的压力比较稳定,对照组的潮气量更加有利于肺顺应性的恢复。见表1。

3 讨论

脓毒症休克为临床上危险性极高的病症,多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过程中,通气方式的选择和护理极为重要,应给予重点关注[4]。

机械通气患者随着病情的变化,防御能力降低,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易导致阻塞、呼吸系统感染等产生,吸痰为其常见的护理方法,在实施吸痰操作的过程中,会到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心率和血压不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通气方式和护理措施[5]。

综上所述,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压力控制通气的呼吸力学稳定性更好,容量控制通气有利于肺顺应性的恢复,在选用通气方式时,应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张爱娥,温晓红.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吸痰后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6):138-141.

谭贞,李林.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在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患者吸痰后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9):1294-1296.

李小密,刘楠,侯晓彤,等.呼吸末正压递增肺复张法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9):741-744.

李淑艳,赵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3例应用肺复张策略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31-232.

陈国翠,李瑞云.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193-195.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Birth Defects and Related Diseases of Women and Children(Sichuan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