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竺丽
【摘 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5年无偿献血者5000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2017年无偿献血者5000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干預组有献血反应46例(0.92%),对照组有献血反应96例(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集中采血点献血反应高于献血屋采血点,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9,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人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预防并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2
献血反应是无偿献血后常见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容量急剧下降等为主,献血反应的发生与采血操作技术、工作人员的态度、采血环境、献血者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障无偿献血者身心健康,我们对无偿献血者采取全程早期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2017年无偿献血10000人次,其中男5352人、女4648人,年龄19~54岁。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干部。将2014~2015年无偿献血者5000人为对照组,2016~2017年无偿献血者5000人为干预组,其中献血屋采血2653人(献血屋采血点)和各乡镇、单位集中采血2347人(集中采血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献血者资格评审合格后献血,从开始献血到结束约0.5h内,密切观察献血者面色、神志、心率等,若发生反应则根据标准评判其献血反应的程度并加以对症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宣教,干预组实施全程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为献血者建立舒适安全的献血氛围
血站的工作人员尽可能为献血者建立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空气流通、宽敞明亮的环境,体检位置的设置应该以维护献血者隐私为主要要求,有序、整洁的布置采血车,确保车内具有舒适的温度、充足的光线,尽可能的敞开献血处的门窗,从而保障献血现场的安全性[4]。通过建立舒适安全的献血氛围的方式确保献血人员能够在温馨、舒适、安全的状态下采集血液,使其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消除[2]。
1.2.2 在献血者进行献血前,为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做好细致、深入、广泛的献血宣传工作。
1.2.3 采血时的心理护理:护理采血人员应主动和其交流,态度诚恳热情,使用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沟通,遵守职业道德,尊重献血者的隐私;采血时以规范的操作技能来赢得献血者的信赖和配合,确保一针率,动作要轻柔,操作要规范,以减少因自身技术不足而给献血者带来的不适,及时给献血者擦汗等人性化关怀,消除献血者疑虑和担心,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1.2.4 献血后的心理护理:在完成献血后,首先要对献血者的表示衷心的感谢,交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保护好穿刺孔上的创可贴4小时后,才可去掉。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以及高空作业,以防发生意外。半小时内不要吸烟。4小时内多饮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若献血后有疲劳或困倦感,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或因情绪波动所致,不必担心。献血者应保持冷静,情绪稳定,要有充分的睡眠[3]。无献血反应发生的献血者让其休息20 分钟后,无任何不适感才可离开。发生了献血反应的献血者休息至无不适感后,为其测量血压及脉搏正常后,并嘱献血者如在途中感到眩晕,应立即蹲下或就地坐下,以防发生跌到等意外事故。并记录下献血者的详细资料,电话回访献血者的恢复情况,或者到献血者家中表示感谢和慰问,做好献血后的延伸心理护理工作。
1.3 献血反应 判断献血反应分3种类型,轻度:献血时或献血后出现头晕、出虚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中度:渐进的轻度反应,尚有胸闷、恶心、呕吐、皮肤湿冷、心悸、血压下降等;重度: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明显的脑缺血症状,如晕厥、惊厥、视物模糊、意识不清、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恢复期:神志清楚,面色由白转红,四肢转暖,心率恢复正常,脉搏和缓有力[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由表1可知,干预组无偿献血5000人次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92%,对照组无偿献血5000人次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92%,结果表明,采取全程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本次调查还发现,干预后集中采血点献血反应高于献血屋采血点,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9,P<0.05)。本站采血点通过设置了舒适温馨的献血屋,加强采血人员的护理技能和征询技巧培训,开展人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献血个体和群体有的放矢实施全程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献血反应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队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民众对献血的恐惧心理,这对血站声誉的提高、工作人员自信的重塑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柴颖.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在减少其献血反应方面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v.12 21:121.
唐红峰.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的相互关系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88.
方放,桑列勇,王琴,等.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评价相关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877-878.
刘丽静,周淑珍.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现场处理体会.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3(4):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