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陆世颖 李海兰 黄玲 何蓓蓓 曾红莲 梁坤凤
【摘 要】目的:探讨下肢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及应用情况。方法:对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股动静脉人造血管内瘘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首次内瘘使用时机,穿刺内瘘的方法,拔针止血的时间,同时给予健康指导等。结果:该患者行下肢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出现肿胀,但无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目前使用下肢动静脉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40余次,人造血管内瘘功能良好。结论: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及维护方法,可有的效保护人造血管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确保透析有效进行。
【关键词】股动静脉;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1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的患者,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而理想的血管通路是HD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血管通路应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对于屡次自体内瘘手术失败后无法成立自体内瘘的患者,血管通路专家共同认为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是再造生命线的最佳选择。[1]但由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相对于自体(AVF)容易出现内瘘栓塞、感染、狭窄、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并且人造血管壁纤维受损后不能修复。所以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穿刺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对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非常重要[2]。但目前国内外临床已陆续开展该项技术,但相关的护理经验尚缺乏。我科于 2017年5月30日接收了1例成功建立和使用下肢人造血管内瘘的患者。在科医护人员的细心照护下,内瘘功能良好,目前患者已成功透析80余次,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38岁,汉族,身高160cm,体重85kg,因“规律血透13年余,为重新建立血透通路”于2017-05-30非急诊步行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患者于2004年04月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尿毒症期。患者曾行左上肢桡动脉直接穿刺术;肾脏移植术及切除术;假性动脉瘤形成及切除术;左右颈内静脉长期及临时血透导管置入及拔除术,现患者为重新建立血透通路至我院门诊就诊,拟“尿症”收住我科。患者因上腔静脉阻塞,不宜再次行上肢动静脉内瘘术、颈内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入术,患者不考虑腹膜透析。于2017-06-20在我科行左下肢股动静脉人造血管内瘘术,术后内瘘可扪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2017年8月14日首次在我科使用人造血管内瘘,2017年9月1日顺利出院。
2 术前宣教
患者做人工血管前,要了解患者血管的通畅情况,术前要做血管造影,造影前告知患者造影的作用和必要性,造影后肢体要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做人造血管术前3天开始皮肤消毒,用碘伏消毒液消毒手术侧整个肢体,每天一次,消毒后用纺纱包裹。
3 人工血管建立情况
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选择左侧股动脉、股静脉与人造血管“U”型吻合口行移植内瘘术。在左大腿中段作一纵行切口,切口长8CM,分离股动静脉约4CM,人造血管一端与股静脉行端侧吻合;分离动脉1.5CM,再将人造血管另外一端与动脉端行端侧吻合。
4 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第1天,麻醉药过后,会感觉疼痛,要做好宣教,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疼痛;同时注意定时监测血压,血压维持基础压范围20%,过高容易引起内瘘出血,过低,内瘘容易栓塞;及时检测患者体温。每天至少3次观察内瘘是否肿胀,触摸是否有震颤、皮温有无异常、穿刺点周围有无凸起,听诊是否有吹风样杂音杂音等表现。无明显渗血情况下,隔天打开伤口换药要看内瘘口周围是否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表现,肢端血运是否良好,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敷料随脏随换,预防感染。
5 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水肿 患者术后3天-56天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臂肿胀及疼痛。为减轻组织液渗出,平时注意抬高患肢,避免弯曲、受压。此外,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马铃薯,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感染及血栓形成 患者由于及时给予预防,未出现感染和血栓形成。术后1周内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口服肠溶阿斯匹林3~7 d。
6 人造血管使用的护理:
6.1 人造血管评估
由于术后有明显水肿,且过早使用易造成移植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故首次应在人造血管移植 3-4周。[3]使用前应充分评估人造血管内瘘通畅性,有无感染,并与手术医生联系,研究血流方向,血管走行。由于水肿明显,第一次穿刺时将皮肤下压,尽量将人造血管表浅,并用记号笔标记,确保穿刺成功率。
6.2 穿刺点选择
该患者的2个穿刺点均选择在人造血管上方,取向心方向,动脉穿刺点距动脉吻合口5cm 以上,两穿刺点距离不小5cm,避免造成血液重复循环降低透析效果。动静脉水平方向相距 2cm 以上,利于透析结束时压迫血管。由于水肿严重,开始内瘘穿刺应以适宜角度进针,保证穿刺成功,水肿消退后以 45 度进针为好,针尖斜面向上,刺入皮肤有钝感后触及人造血管,当有空洞感时穿入人造血管,应放低针尖角度,将针头放入,粘贴牢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人造血管无再生能力,不可定点穿刺,穿刺点与针眼相距 5cm,以免纤维断裂。
6.3 拔针后处理
拔针时先轻撤针尖,待离开皮肤瞬间将无菌棉卷压迫在皮肤穿刺点稍上,即针尖进人造血管处,力度以既保证不出血,又能在棉卷两端有搏动或震颤。因下肢较上肢压力大,患者下机后不可立即站立,以免造成出血或皮下血肿。压迫 20min,取下棉卷,观察有无出血并保持内瘘通畅。嘱患者不可重压穿刺部位,以免穿刺点不愈合或瘘闭。
参考文献
黄玲,彭小梅,叶琨,李家燕,邝亚莹,李海兰.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护理及维护管理研究进展[J].微创医学,2017,12(4):518-520,565.
王好 ,翟翠球 ,李佛蘭,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J].广东医学,2006,27(2):300-301.
蒋月云,张舜英,何燕萍.人造血管内瘘在帆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6(6A):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