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龙子成
【摘 要】目的:研究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9月-2016.10月间收治的14例颈椎疾病患者,均为其提供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价患者术后结果及颈椎JOA评分。结果:14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为(116.28±15.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10.45±21.40)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出血1例。术前14例患者颈椎JOA评分平均为(9.42±1.04)分,术后评分为(15.41±1.01)分,(t=15.460,P=0.000)。结论:临床医师为颈椎病患者采取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颈椎病症状,术后疗效乐观,帮助改善颈椎功能。
【关键词】颈椎病;内窥镜;颈椎间盘;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1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发病人群多集中于成年人,发病因素较多,包括长期坐姿不佳、年龄较大导致颈椎发生退行性病变、长期重体力劳动造成慢性劳损、睡姿不良、缺乏体育锻炼等,发病后患者主要症状包括主诉颈背疼痛、手指发麻、乏力等,疾病发生后会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学习,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机体主观不适感[1-2]。临床针对颈椎病患者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手术、运动、牵引、中医按摩及推拿等。文章选择我院于2015.9月-2016.10月间收治的14例颈椎疾病患者,为所有患者均提供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该手术作为微创脊柱外科术式,具有微创的特点,现将其治疗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9月-2016.10月间收治的14例颈椎疾病患者,包括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24-72岁,平均为(47.3±6.0)岁,病程在1-4年,平均为(2.1±0.5)年,疾病类型:脊髓型7例、神经根型3例、交感型4例。单节段颈椎间盘切除及椎间植骨融合10例、相邻两个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本人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研究取得患者同意;入院后均接受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MRI确诊[3]。需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术前常规为患者提供访视、知识宣教等,术日安全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指导其摆好仰卧位后,在患者颈肩部垫一软枕,帮助颈部保持轻度后伸位,患者调整患者头部位置,稍稍偏向左侧,配合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全麻操作。自患者椎间隙平面沿着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向颈前正中线做一横切口,长度一般在3.5cm左右,医师使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及组织后,开始钝性分离颈阔肌、将食道外侧与胸锁乳突肌、颈部血管鞘内侧进行分离,医师使用食指保护内脏间隙,分离血管鞘与內脏鞘,向前分离直至椎前筋膜。结束操作后医师使用克氏针将颈椎病变处间隙进行定位,采用C臂透视仪辅助完成定位后,采用扩张管道置入,最后置入内窥镜,采用内窥镜撑开器撑开内部通道后,做好导管固定工作,连接内镜系统。医师采用电刀将病变颈椎切除,同时切除相邻软骨,取患者自体髂骨辅助完成椎体间植骨操作,操作完成后采用适宜大小的颈前路钛板固定,透视辅助下确定螺钉位置,松开自由臂后结束手术,器械护士确认器械数量准确无误后,做缝合处理。术后为患者佩戴颈围,早期鼓励患者在家属陪伴下离床活动。
1.3 观察指标
颈椎JOA评分标准:观察指标包括运动(8分)、感觉(6分)、膀胱功能(3分),总分为17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颈椎功能较好[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估手术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平均用时为(116.28±15.4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10.45±21.40)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切口出血1例。
2.2 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颈椎JOA评分
术前14例患者颈椎JOA评分平均为(9.42±1.04)分,术后评分为(15.41±1.01)分。
3 讨论
文章结果表明为颈椎病患者提供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患者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乐观,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中出血量较少。分析原因发现,该手术应用的主要优势包括:⑴手术具有微创性,与其他术式相比较而言,该手术术中明显减少切除范围,减少对颈椎前方组织及器官的损伤,直接降低术中出血量。此外术中切口范围较小,术后愈合时间相对较快,患者疼痛度较低,住院治疗缩短,减轻主观不适[5]。⑵手术中需在内窥镜手术监视下完成手术操作,内窥镜传导出的图像可将手术部位放大至2-3倍,相较于直视下的手术操作,准确度更高。但同时该种术式也存在一定不足,手术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该种手术技术需医师进行长期进行手眼配合训练后方可掌握。术中工作通道易发生移动,固定存在难度,且过于狭窄的椎间隙牵开难度较大,对于手术操作存在限制,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为颈椎病患者采取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手术疗效乐观。
参考文献
陈博来,李永津,林涌鹏等.经皮全内镜下颈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12):923-927.
孙兆忠,郑振阳,李瑞等.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术安全性的应用解剖学[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7):652-656.
楚磊,刘超,陈亮等.椎体入路经皮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5):349-353.
钟杰.脊椎钉棒固定系统联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9):1486-1488.
王林,刘宝戈.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近期疗效对比[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3):219-2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