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临床护理配合措施

时间:2024-05-15

龙宪梅

【摘 要】目的:探析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临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40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规范、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与护理干预后均取得满意检测图像与相关数据,未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与腹泻等表现,仅2例患者于扫描次日稀便样,并偶感腹痛征象,经补液干预后消失;较之干预前,本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扫描方式,护理干预的介入是保证检查成功、提升CT图像质量等关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小肠属于人体最长消化管道,正常在4~6m左右,具有皱褶多、位置深、蠕动快等特点,因此在诸多不明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采用内镜、结肠镜、胃镜等检查中相对困难[1]。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又有CT小肠造影之称,是一种将多层螺旋CT与小肠造影结合的检查手段,以此显示小肠疾患[2]。本次研究将2015年4月——2017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40患者为研究对象,探析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临床护理配合措施,现已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2017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40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均主诉存在腹痛、腹泻(便血)、腹胀、腹部包块、异常消瘦等征象反复发作;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3.1±3.5)岁,病程5d~30d,平均病程(15.3±2.5)d,患者入院均施以立位与体征X线检查排除肠梗阻,遂采取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方案。

1.2 方法

1.2.1 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

采用西门子新型64层CT扫描仪,具体扫描参数包括:①扫描条件为250mAs、120kV;②层厚为1.0mm;③重建层厚为1.0mm;④间隔0.75~1.0mm;扫描方法自膈顶结合耻骨完成扫描。以碘比醇为对比劑,用量90ml,注速调整3ml/s。扫描中患者据扫描所需调整体位,先取仰卧位,随后行俯卧位,分别于静脉期、动脉期、延迟期等扫描,并将扫描参数均传送至工作站,未排除相关影响因素,由2~3名放射科医师完成图像的重组工作与病变征象记录与分析。

1.2.2 护理干预

扫描期间护理干预总结如下几点:①扫描前宣教:在确立扫描后,需向患者对扫描方式、肠道准备、注意事项等内容宣教,同时嘱咐患者在检查前8~12h禁食,检查前6h服用磷酸钠盐洗肠液,取60ml加入800ml温开水内服用,且于1h内在饮用以此,直至大便呈无色清亮样、无渣样即可;②准备工作:在检查前向患者了解腹泻量、次数及大便表现,对必要的患者在此予以灌肠清洁,在询问患者无药物过敏征象前提下,予以碘过敏试验、静脉留置等,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存在不适与不良反应;扫描前45min予以口服甘露醇溶液,年龄偏大者、体衰者可酌情减少服用量,在患者口服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存在心慌、头晕、腹痛的不适感,遵医嘱给予补液支持,并做好相应的屏气训练,小幅度缓慢呼气等;③检查护理:检查当日仔细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扫描部位等资料,引导其摆放扫描所需体位,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先取仰卧位,随后行俯卧位,扫描期间采取亲切口吻指导患者呼吸、屏气、呼气等频率,避免对扫描图像造成影响,在扫描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与面色表现予以观察,了解患者有无存在腹痛、腹胀等指征表现,在患者扫描完成后,由护理人员将其送入病房内,并嘱咐日常多饮水以便排除造影剂,食物的摄入以清淡、软食为主,避免出现低血糖。

1.3 疗效判定标准[3]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表现,以10分为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居于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检查效果

本组40例患者均于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洗肠液与甘露醇溶液,均行口服前药敏试验,未发生碘过敏反应征象,均顺利完成检查,获得理想扫描图像。在清理肠道中,患者腹泻4~10次左右,平均(6.3±1.5)次,所有患者经肠道清洁后均表现水样便。在小肠充盈中,未发生患者腹泻加重、水电解质紊乱征象,仅2例患者于扫描次日稀便样,并偶感腹痛征象,经补液干预后消失。

2.2 本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差异

较之干预前,本组患者干预后VA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技术,该扫描原理为采用四排以上CT技术,结合相应的软件对人体结肠、小肠薄层扫描后获得的数据资料展开二维与三维重建,以此在较大范围内显示患者结肠与小肠结构性病变,达到诊断、鉴别的目的,为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在既往研究中也已证实此技术存在无创性、可反复观察、定位准确等优势,除此外,肠道的常规检查中,采用胶囊内镜检查,其移动中具有一定不可控性,纤维镜检查则存在视野局限,内镜检查对腔外解剖与病变无法全面评估,对于通过障碍的病灶表现仅可对其病灶近端显示[4]。相比之下,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技术通过充分为扫描前肠道准备,加上多种方式的重建优势可经任意角度、方位对病变予以观察,此外可从狭窄、梗塞处两端完成肠腔病变与解剖,清晰显示病灶大小、部位,为临床提供清晰腔内腔外表现。endprint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与检查中的护理内容具有重要性,肠管属于空腔脏器,对肠管的扩张程度与肠管內容物可对官腔与管壁的观察造成直接影响,因此CT造影与常规覆盆腔的扫描效果,其关键在于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患者无肠梗阻表现、肠胃准备等。故护理干预的介入实属必要之举,帮助CT在扫描中获得更具诊断价值、高质量的图像,检出病灶,若检查前小肠充盈程度不足、效果不理想,则可导致检查中对肿块、淋巴结肿大区分不足,延误诊断或造成误诊、漏诊[5]。此外碘比醇注射液是一个非离子型,且渗透压较低的含碘造影剂,亲水性较为稳定,经留置针予以血管注射,药物均匀分布于血管、间质内,经肾小球过滤,从尿液内排除,在血管强化高峰期的扫描有助于捕捉最佳动静脉期,利于病灶的检出。护理干预的介入扫描前宣教、准备工作及检查中后护理内容促使患者小肠充盈改善,减少了检查后的不良表现与疼痛表现,保证扫描安全、顺利。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在小肠充盈中,未发生患者腹泻加重、水电解质紊乱征象,仅2例患者于扫描次日稀便样,并偶感腹痛征象,经补液干预后消失;另外在护理干预前后VAS比较中,可见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明显减少。由此得以证实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技术的应用与护理内容的介入确有较好效果,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CT肠道三维重建薄层扫描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扫描方式,护理干预的介入是保证检查成功、提升CT图像质量等关键,意义重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宋双双,于澜,周晓明,段崇锋,隋庆兰,王刚. 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CT小肠造影的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7,33(07):1010-1013.

陈国伟. 腔隙性脑梗死螺旋CT原始薄层扫描图像与拆薄图像相关性[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3):345-346.

路智涛.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肠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7.

吴绍全,董中,柘开英. 充盈法在多层肠道CT诊断大小肠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评估[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2):99-101.

陈林. 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诊断32例继发性肺曲菌球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2):109.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