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杨莉++杨宝平++吴荣
【摘要】目的:对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的治方法;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CK-MB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和CK-MB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抗病毒补心加减;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性炎症性疾病范畴,50%以上的患者由于感染了柯萨奇B病毒所致,临床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等,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且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临床上该类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多采取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特异性差,临床效果不明显,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成熟与发展,其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上临床效果显著[1-2]。本文对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均于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关于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50%),女15例(50%),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8.5±3.8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1±1.74年,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为2874±1067次,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为2.15±1.03级;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60%),女12例(40%),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39.5±3.67岁,病程1.4~6年,平均病程2.68±1.75年,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为(2871±1059)次,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为2.20±1.06级。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静滴极化液,具体组成为:10%葡萄糖液500ml+胰岛素8U+10%氯化钾10ml,滴注1次/日,同时每天口服10mg辅酶Q10和0.2g维生素C,服用3次/日。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病毒补心加减的治疗方法,具体组方为:黄芪30g,西洋参、麦冬各20g,五味子15g,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治疗。针对阴虚夹热毒甚者,加川连6g,金银花、玄参各15g,熟地20g;针对痰浊中阻者加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2g;针对偏阳虚者加细辛4 g,附子10g;针对血瘀胸痛者加丹参30g,川芎10g,丹皮12g;针对心动过速者加生龙牡20g,酸枣仁15g;针对脘腹胀满者加王不留行4g,莱菔子6g;针对心动过缓者加细辛4g,附子10g;针对脉结代者加炙甘草10g,苦参15g。日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给予1个疗程4周的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消失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减轻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双侧统计。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CK-MB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和CK-MB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纳差,但处于能耐受、不影响的程度;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讨论
病毒性心肌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被察觉,极易发生漏诊的现象,但其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的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使病情发展至慢性迁延期,心律失常是其常伴有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属于心悸、胸痹、怔忡、虚劳等病证范畴,并可以从疾病本身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抗毒补心方中西洋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有益气养阴之功效;丹参、酸枣仁可养血活血安神之效;附子有温通心脉之攻,众多组方共同入味达到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安神之功[3-5]。本文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上优于常规西医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综上所述,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立勋,吴范武,李洁,姚荣妹,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36-37.
[2]李子义,姚妍妍,许佳,吕立勋,包巨太.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49):34-35.
[3]赵树明,李萍.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75-76.
[4]韩丽华,王振涛,尚东丽.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2(8):491-493.
[5]吕立勋,李洁,马会霞,吴范武,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和免疫学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4):200-202.
【摘要】目的:对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的治方法;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CK-MB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和CK-MB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抗病毒补心加减;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性炎症性疾病范畴,50%以上的患者由于感染了柯萨奇B病毒所致,临床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等,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且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临床上该类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多采取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特异性差,临床效果不明显,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成熟与发展,其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上临床效果显著[1-2]。本文对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均于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关于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50%),女15例(50%),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8.5±3.8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1±1.74年,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为2874±1067次,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为2.15±1.03级;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60%),女12例(40%),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39.5±3.67岁,病程1.4~6年,平均病程2.68±1.75年,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为(2871±1059)次,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为2.20±1.06级。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静滴极化液,具体组成为:10%葡萄糖液500ml+胰岛素8U+10%氯化钾10ml,滴注1次/日,同时每天口服10mg辅酶Q10和0.2g维生素C,服用3次/日。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病毒补心加减的治疗方法,具体组方为:黄芪30g,西洋参、麦冬各20g,五味子15g,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治疗。针对阴虚夹热毒甚者,加川连6g,金银花、玄参各15g,熟地20g;针对痰浊中阻者加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2g;针对偏阳虚者加细辛4 g,附子10g;针对血瘀胸痛者加丹参30g,川芎10g,丹皮12g;针对心动过速者加生龙牡20g,酸枣仁15g;针对脘腹胀满者加王不留行4g,莱菔子6g;针对心动过缓者加细辛4g,附子10g;针对脉结代者加炙甘草10g,苦参15g。日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给予1个疗程4周的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消失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减轻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双侧统计。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CK-MB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和CK-MB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纳差,但处于能耐受、不影响的程度;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讨论
病毒性心肌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被察觉,极易发生漏诊的现象,但其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的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使病情发展至慢性迁延期,心律失常是其常伴有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属于心悸、胸痹、怔忡、虚劳等病证范畴,并可以从疾病本身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抗毒补心方中西洋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有益气养阴之功效;丹参、酸枣仁可养血活血安神之效;附子有温通心脉之攻,众多组方共同入味达到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安神之功[3-5]。本文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上优于常规西医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综上所述,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立勋,吴范武,李洁,姚荣妹,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36-37.
[2]李子义,姚妍妍,许佳,吕立勋,包巨太.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49):34-35.
[3]赵树明,李萍.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75-76.
[4]韩丽华,王振涛,尚东丽.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2(8):491-493.
[5]吕立勋,李洁,马会霞,吴范武,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和免疫学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4):200-202.
【摘要】目的:对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的治方法;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CK-MB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和CK-MB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抗病毒补心加减;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性炎症性疾病范畴,50%以上的患者由于感染了柯萨奇B病毒所致,临床表现为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等,90%的患者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且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已经成为临床上该类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多采取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法,治疗特异性差,临床效果不明显,随着中医药事业的成熟与发展,其在该类疾病的治疗上临床效果显著[1-2]。本文对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均于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关于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15例(50%),女15例(50%),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38.5±3.8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1±1.74年,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为2874±1067次,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为2.15±1.03级;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18例(60%),女12例(40%),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39.5±3.67岁,病程1.4~6年,平均病程2.68±1.75年,心律失常的平均次数为(2871±1059)次,平均心功能NYHA分级为2.20±1.06级。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静滴极化液,具体组成为:10%葡萄糖液500ml+胰岛素8U+10%氯化钾10ml,滴注1次/日,同时每天口服10mg辅酶Q10和0.2g维生素C,服用3次/日。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病毒补心加减的治疗方法,具体组方为:黄芪30g,西洋参、麦冬各20g,五味子15g,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加减治疗。针对阴虚夹热毒甚者,加川连6g,金银花、玄参各15g,熟地20g;针对痰浊中阻者加半夏10g,茯苓15g,陈皮12g;针对偏阳虚者加细辛4 g,附子10g;针对血瘀胸痛者加丹参30g,川芎10g,丹皮12g;针对心动过速者加生龙牡20g,酸枣仁15g;针对脘腹胀满者加王不留行4g,莱菔子6g;针对心动过缓者加细辛4g,附子10g;针对脉结代者加炙甘草10g,苦参15g。日1剂,用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给予1个疗程4周的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消失视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减轻视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胸闷、心悸、气喘、乏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双侧统计。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DH和CK-MB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和CK-MB的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0例患者,1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15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纳差,但处于能耐受、不影响的程度;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的不良反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讨论
病毒性心肌在发病初期症状不易被察觉,极易发生漏诊的现象,但其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的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使病情发展至慢性迁延期,心律失常是其常伴有的主要症状。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属于心悸、胸痹、怔忡、虚劳等病证范畴,并可以从疾病本身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抗毒补心方中西洋参、黄芪、麦冬、五味子有益气养阴之功效;丹参、酸枣仁可养血活血安神之效;附子有温通心脉之攻,众多组方共同入味达到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安神之功[3-5]。本文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的方法,在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上优于常规西医西药治疗的对照组30例患者,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综上所述,中药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吕立勋,吴范武,李洁,姚荣妹,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36-37.
[2]李子义,姚妍妍,许佳,吕立勋,包巨太.抗毒补心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49):34-35.
[3]赵树明,李萍.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75-76.
[4]韩丽华,王振涛,尚东丽.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2(8):491-493.
[5]吕立勋,李洁,马会霞,吴范武,包巨太.抗毒补心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和免疫学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4):200-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