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程砚秋与罗瘿公

时间:2024-05-15

段奇清

他原名承麟,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6岁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去学戏。旧时人们称唱戏的“梨园”为“菊部”,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程菊侬。

为让他尽早登台,练跷功时,师父荣蝶仙把一根竹筷子两头削尖后,绑在他腿洼子上。如此,只要一弯腿就会挨筷子尖扎。小菊侬不得不拼命跷腿,如此虽说难受,一想到对练功有帮助,他也就咬牙坚持。

可有的东西是不能硬撑的,比如青春期的变声。学戏的男孩子,变声时就得好好休息,否则嗓子会坏掉,再也不能唱戏。可他变声时,上海有人以每月600元大洋的包银约他去演出,师父荣蝶仙不愿意放弃这挣钱的机会。这時一个人出现了,他就是京剧剧作家、诗人罗瘿公。罗瘿公是一名政府官员,酷爱京剧。共同的爱好使罗瘿公和程菊侬成了忘年之交。在得知程菊侬变声倒嗓,师父依然要他演出时,罗瘿公又惊又急,拿着700元大洋去了荣蝶仙家。

程菊侬出师后,罗瘿公为他改名程艳秋。罗瘿公充分利用自己剧作家、诗人身份的优势,让程艳秋上午跟武旦阎岚秋先学武把子,再吊嗓子;下午向昆旦乔慧兰学昆曲身段;又请来江南名笛师谢昆泉、张云卿教他曲子;晚上,则去王瑶卿家中学戏。罗瘿公给程艳秋讲史说戏,亲自教他文化,如让他临摹书画,学习诗词歌赋等,还常常带他去看电影,为的是让他了解更多的艺术手法。

程艳秋18岁生日时,罗瘿公请康有为、梁启超、林纾、陈师曾等众名士,为他题诗作画。这些墨宝充满勉励之情,让程艳秋终身获益。

罗瘿公又依据程艳秋的身段、音质、气韵等特点,为他创作剧本,如《红拂传》《鸳鸯冢》《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孔雀屏》等。

1923年9月,罗瘿公不幸病倒。病重时,他托付剧作家金仲荪日后为程艳秋写剧本。1924年深秋,在菊花开遍之际,罗瘿公辞世,年仅52岁。此后,金仲荪依照罗瘿公的嘱托,为程艳秋创作了《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等,这些剧本成为程的代表作。

程艳秋23岁时,和梅兰芳等并列四大名旦。时人评论说:“梅兰芳柔媚似妇人,程艳秋则恂恂如书生。”这指的是程艳秋受罗瘿公熏陶,有着罗瘿公的器识及风范。再后来,日寇攻占北平,“宁死枪下,也不为日本人唱戏”的程艳秋归隐西山,务农自遣。人们由此感叹,这个有着“冰雪之操”的艺人身上仍保留着文人罗瘿公的凛然风骨。

罗瘿公病重期间,程艳秋不仅独自担负着一切治疗及生活费用,还天天到医院为罗瘿公喂茶饭药汤、擦洗身子……

罗瘿公辞世后,程艳秋含泪书写了一副挽联:“当年孤子飘零,畴实生成,岂惟末艺微名,胥公所赐;从此长城失恃,自伤孺弱,每念篝灯制曲,无泪可挥。”

程艳秋一直称罗瘿公为老师,老师病重时,师母患了精神病,除了看护老师,程艳秋还要为师母打点好一日三餐等。罗瘿公去世月余,师母也离开人世。程艳秋屡具香茗美酒,到老师和师母墓前祭奠。

老师去世后,悲痛欲绝的他每当看到老师教他练习书法、写诗著文时用的一方端砚时,不禁睹物思人。为了时刻不忘这份友谊及恩情,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程砚秋。

程砚秋赠予陈叔通的菊花图上的题诗云:“淡极方知艳,清疏亦自奇。风霜都历尽,留得后开枝。”这既是罗瘿公与程砚秋为人的刻画,也是两人旷世深情的写照。

(摘自《当代老年》2019年第6期   图/陈明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