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顾亚欣
清末,伍连德率领防疫人員成功抗击了东北鼠疫,写下了中国近代防疫史上的灿烂一页。
鼠疫肆虐临危受命
1910年10月,两个中国伐木工从俄国回到中国境内,来到边境小城满洲里。几天后,两人相继死去,同住的几个房客也很快死去。而在去世前,他们都出现了发烧、咳嗽、吐血等症状。没有人会想到,一场夺去了6万多条生命的大鼠疫便由此开始。
疫情发生时临近春节,大批在外者纷纷返乡,加剧了人口流动。同时,作为当时中国铁路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东北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进一步为鼠疫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在这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伍连德与助手毅然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
坚持不懈摸清源头
对于传染病的防治来说,摸清疫情的源头及传播途径是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地展开防疫。但是,人们当时对这场瘟疫一无所知,伍连德决定尝试从被感染者的角度切入,寻找突破口。1910年12月27日,傅家甸(今哈尔滨道外区)一名女子因感染而死去。伍连德决定立刻对尸体进行解剖,这是这次东北鼠疫中第一次尸体解剖。在传统观念中,解剖尸体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整个解剖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连死者家属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伍连德抽取死者脏器中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虽然条件简陋,伍连德还是在血液中培养出了鼠疫杆菌,从而确定了此次流行的疾病就是鼠疫。但是,他认为这不是传统的鼠疫。它通过飞沫等途径实现人际传播,而不需要以老鼠等动物为媒介,被感染者会出现急性肺部炎症。根据这些特点,伍连德将这次发生的鼠疫称为肺鼠疫。
由于和传统的认知有很大不同,包括许多同行在内的各界人士都不相信伍连德的判断。伍连德走访许多外国领事馆,介绍他的肺鼠疫理论,却几乎无人相信。来东北支援的法国医生梅斯尼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了4名被感染者,几天后发病身亡,而在他的身体内检查出了鼠疫杆菌。梅斯尼的死令人震惊,人们终于选择相信伍连德。
紧锣密鼓积极防疫
在确定了疫情的基本情况后,伍连德便紧锣密鼓地展开防疫工作。为防止飞沫传播,他很早就使用双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制成一种简单且易普及的口罩,以隔绝传播。伍连德建议医护人员和民众佩戴这种口罩。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后来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被称为“伍连德口罩”。
除了强化自我防护外,其他一系列的防疫措施也在伍连德的主持下相继展开。伍连德提出分区防疫计划,并首先在傅家甸地区实行。整个傅家甸被分成4部分,每部分由1位高级医务官负责,对所有房屋进行检查。发现的被感染者送往新建的专门医院治疗,家属及密切接触者送往专门的隔离区。每日对房屋进行消毒,同时向主管医务官递交疫情报告。此外,还征调1160名步兵、600名警察,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每个部分的民众如要前往其他部分,必须申请特别通行证。步兵和警察也不得随意进入所负责区域,只能在规定的出入点进行人员盘查。而根据收治病人的病情,伍连德还将医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等若干种,从而为不同病情者提供针对性治疗,也避免了彼此间的交叉感染。东北其他地区纷纷效仿,迅速建立起类似的防疫体系。
弥补漏洞赢得胜利
在伍连德的主持下,各种防疫措施相继展开。然而,令他感到困惑的是:疫情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作为总指挥,伍连德认为必定还有巨大的防疫漏洞未被发现。他继续在疫区观察,希望能找到并补上这个漏洞。
一天,伍连德来到疫区的一个坟场,看到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白雪覆盖的大地上,一具具尸体露天摆放着。经过询问,伍连德得知随着天气的转冷,坟场土地僵硬,难以挖掘尸坑。因此,大量的尸体便被随意放置在坟场上。伍连德感到问题的严重性:露天放置的尸体可能也存在大量鼠疫杆菌,是巨大的传染源。它的存在令防疫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条件所限,伍连德无法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判断。而且,疫情紧急,也容不得再做进一步验证,必须立刻处理掉这些尸体,而最迅速的办法便是集体火葬。可是,这一做法与中国传统观念存在巨大冲突。思来想去,唯有请清政府直接下令执行,同时要事先与当地人沟通,并邀请当地头面人物一同查看坟场。在伍连德向清政府上奏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向地方官员请愿,要求迅速火葬尸体。
1911年1月30日,清政府正式批准火葬尸体。次日,伍连德指挥工人用炸药爆破出大概可以装500具尸体的大坑。随后,工人分批将2200多具尸体放置其中,点燃煤油,予以彻底焚烧。整个过程中,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同时,大批民众目睹亲人化为灰烬,是否会引发骚动,也是未知数。在多年后的自传中,伍连德称焚烧尸体为整个防疫过程中“最紧张的一幕”。
最终结果证明了伍连德的判断是正确的。据沙俄专家后来验证,鼠疫杆菌在极寒天气下也至少可存活3个月。焚烧尸体的效果也很快显现,1月31日的死亡人数便从最高峰的183人下降为165人。此后,这一数字逐渐下降。3月1日0时,傅家甸的死亡人数降为0。此后,东北其他地区的死亡人数也相继降为0。在连续多日死亡人数为0后,各地区相继解除隔离状态。
在扑灭东北鼠疫后,伍连德还于1911年4月3日在奉天(今沈阳)组织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卫生防疫方面的交流。此后,伍连德又数次主持了对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成功防治,还参与创建了数所医疗机构。1935年,他还因在肺鼠疫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被提名角逐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被提名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人。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在连天的炮火中,伍连德无法再继续自己的事业。他回到出生地马来西亚,继续行医造福世人。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去世,享年81岁。
(摘自《团结报》 图/视觉中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