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讨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时间:2024-05-15

刘佳

【中图分类号】R47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01

肠瘘属于临床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后并发症,也是广大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需要面对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由于肠瘘疾病患者的病情表现程度相对较为复杂,接受治疗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肠瘘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已经成为临床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本文主要分析肠瘘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抽取我院收治的肠瘘疾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肠瘘发病时间1-9天,平均(3.7±0.8)天;年龄50-76岁,平均60.9±6.7岁;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9例;肠瘘发病时间1-7天,平均(3.1±0.5)天;年龄53-72岁,平均60.5±6.2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肛肠科护理,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有效营养支持,对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现象进行及时纠正,积极抗感染,使血糖、血压水平保持稳定,適当的泵入一定量的生长抑素,使肠液的分泌量尽可能减少,采用适当的引流管进行引流,在治疗的早期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活动,使疾病的治愈率提高,使治疗时间缩短。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除按照对照组的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外,在患者能够开始正常进食之后,应该对其排气排便情况给予密切的关注,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分别给予萝卜水、麻仁胶囊、大承气汤、泻叶水等一些临床上常用的缓泻剂进行干预,使肠蠕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而保证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都能够控制在1-2次之间[2]。

1.3 观察指标

对肠瘘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肠瘘疾病治疗计划实施结束后,患者出院当天或前一天,通过不记名打分的方式,了解护理满意度,100分为满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以上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肠瘘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肠瘘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78.6%,观察组为95.2%,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肠瘘疾病患者在治疗后康复情况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是瘘口不愈合,而导致瘘口不愈合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便秘或排气不畅,使肠腔内部的积粪积气量明显增多,从而使肠腔内的压力水平增大,使肠液和粪便由瘘口的位置流出,所以该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排便排气状态是否能够始终保持通畅,对瘘口的愈合起到绝对性的影响,会直接关系到该病患者的痊愈时间。此类患者在患病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加之禁食时间相对较长,体力较差,自主活动耐力性较差,适当应用缓泻剂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肠道的蠕动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大便能够保持松软,对肠道气体及粪便的排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肠液外漏现象减少,使肠道所承受的压力水平减轻,使肠瘘瘘口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4]。本次研究的中的观察组患者就在治疗期间的护理过程中适当的应用了缓泻剂,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护理满意度高达95.2%,均较对照组理想,可充分说明缓泻剂在该类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朱丽新.早期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2):178-180.

许梅,郑芳.舒适护理对肛肠术后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0,16(6):742-743.

申幸伟.肛肠手术后创面延迟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3):112-113.

张哲,崔丽芹,李清艳,等.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护理进展[J].河北中医,2010,32(3):467-468.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