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李智祥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药物本身作为双刃剑,用得好则利大于弊,甚至有效避免对机体的伤害;但当选择正常的使用方法、正常的用药剂量時仍旧出现与用药目的相差甚远的结果,这就叫做药物的不良反应[1]。在医疗卫生水平有非常明显提升的现代,患者本身对医疗有更高的要求,临床治疗上,患者要求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治愈疾病,有效用药;更要求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少,最好达到不出现不良反应[2]。现将睢宁县2016年出现的993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析,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睢宁县公立医院于2016年1月7日至2016年12月31日出现的993例出现药品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进行报告,其中男性486例,女性506例,年龄1~91岁,中值为(63.66±15.45)岁,体重10~90kg,中值(50.23±11.15)kg。本次资料均来自睢宁县公立医院收集到的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的资料,资料均按照要求登记,资料的准确性和保密性较高。本次选择Excel2010工具进行统计,筛选出资料。
1.2 方法
针对本组患者用药情况详细进行统计。
2 结果
既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确:6例。家族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确:1例,不详:1例;无:991例。过敏史情况分析:有2例有过敏情况;有2例伴随心脏病;妊娠期妇女1例;吸烟和饮酒史:1例;饮酒史:1例。
不良反应治疗情况:未好转:5例;痊愈:225例;好转:773例。
给药方式上,静脉滴注881例,其余为其他给药方式。
3 讨论
3.1 性别和年龄对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
本次研究993例患者中,男性486例,女性506例;女性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略高于男性。对此展开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女性本身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同样的药剂使用在女性身上耐受性很差,故而女性高于男性。在年龄群体上,出现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在1~91岁,中值为(63.66±15.45)岁。这就说明年龄在55岁之上的患者,机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相对占比更大,接近一半。追究其原因,患者因为年龄较大,机体的恢复能力、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且自身伴随其他各种疾病较多,存在更大的合并用药概率,脏器的功能明显衰退,药物代谢时间相对年轻机体更慢,所以药物容易在机体内蓄积,最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对此,老年人在用药上需要高度重视,需要对患者的各类并发症、肝肾脏功能进行评估,确定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种类。对于情况特殊的患者合理减少药剂或保守选择药剂,帮助患者在用药上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此外对老年人需要观察用药后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进行处理,减少不良情况的危害性[3]。
3.2 存在药品不良反应既往史的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明确自身存在药品不良反应既往史的患者仅有6例,占比不到1%。但用药前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品既往史,能够很好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虽然患者的占比很小,但存在药品不良反应既往史这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能够直接指导医生选择药品。对此,临床医师务必在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前,明确患者的过敏史和药品不良反应既往史,针对这类患者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慎重选药[4]。用药后更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出现严重不良情况。
3.3 药品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给药途径上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次资料显示,针对患者进行给药,一般会选择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药物能够直接从血管进入人体的血液,参与各类循环,对患者来说是较为快速缓解病情的方法。但正是因为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滴注成分中除了药物,还具备有一些缓冲剂、防腐剂,部分药物中还存在其他添加剂,这些会使得机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概率[5]。对此,医生应该针对病情,口服或其他方式给药也能达到同样效果的,则选择其他非静脉给药的方式;若选择静脉滴注则应注意使用的输液器应该选择精密仪器,不能和其他的注射剂混合。此外,药物和溶解媒体需要选择合理,不可出现药物配伍不当引起不良情况发生。药物浓度的把握上,也需要有所注意;药物配置时间上注意不能过长,滴注的速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避免因为这些细节问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3.4 药品不良反应对机体器官或系统的损害
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后,机体的器官、皮肤、附件会受到明显的损害,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性损伤。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伴随红肿等。临床表现较为明显。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用药后展开合理的观察,对可能存在不良反应的情况提前告知患者,若出现这类情况需要及时告知,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所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性质、患者自身机体情况以及临床使用途径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虽存在客观因素,医护人员和患者也无法避免,但除此之外因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常见的有加大宣传力度、药剂师因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制定合理奖惩制度以及对存在的错误观念进行及时纠正等。使得用药更加合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杨丽萍,王国俊.某院2014年191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情况分析[J].中国药业,2016,25(5):65-67.
廖秀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4(5):24-26.
林薇,余莉,吴伦等.我院21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师,2017,20(8):1442-1444.
王伟伟.我院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12(6):119-120.
金利思,杨秀斐,祝尔乐等.2014-2015年某医院注射用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6,22(2):90-92.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