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姚存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1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术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微创手术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它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这次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报告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25~68岁,平均年龄(50.9±3.3)岁;腹股沟直疝15例,腹股沟斜疝17例;初发患者26例,复发10例。对照组42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51.8±3.6)岁;腹股沟直疝18例,腹股沟斜疝17例,腹股沟斜疝合并腹股沟直疝4例;初发患者28例,复发患者14例。本次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与调查,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具有均衡性,在年龄,性别,背景,病史,身体健康程度上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分析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取微创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手术处硬膜外进行麻醉,选取腹股沟韧带中点处上方进行切口手术,切口长度范围为6~7cm,从皮肤逐渐深入内部切开,切断疝囊的颈部,同时对此进行高位结扎处理,采用修补材料,用不可吸收丝线将补片和腹股沟韧带,腱膜,腹直肌鞘外缘缝合,所有操作结束后按顺序将腹腔闭合。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实验组相同,先对手术处硬膜外进行麻醉处理,找到疝囊后使其充分暴露处于游离状态,进行高位结扎,如果患者疝囊较小则进行高位分离,不做结扎处理。采用传统修补发Bassimi进行修补。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恢复程度,病人耐受力及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差异。
1.3 观察指标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实时监测病人病情的发展程度,随访部分患者,记录统计术后痊愈时间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从而对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用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的情况及病情发展程度为:观察组90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伤口感染,2例患者病情再次复发,6例使用止痛药。对照组90例中,8例出现伤口感染,11例患者病情再次复发,26例使用止痛药。观察组在患者手术时间上较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病大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腹横筋膜胶原代谢异常,导致鞘状突闭锁停滞或者延迟,导致了腹股沟疝的出现。腹股沟疝的形成与一些外界因素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患者长期便秘,排尿困难,咳嗽等[2]。这些因素导致疝环扩大,由于疝环本身具有弹性,疝内容物返回腹腔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疝环回缩带来的阻力,升高腹腔内压,腹股沟疝因此发生。术前对腹股沟疝的确诊十分重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鉴定,有些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者不具有代表性,一般的检查很有可能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微创手术的操作方式简便,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临床效果更具有针对性,特异性。术中患者的创口小,减少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有效提高了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而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说明传统手术术后恢复更慢,不具有优势。微创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和术后易恢复的优势,并且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及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林建华.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51-52.
陈永波.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92-9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