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5
顾云+白润明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评价其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医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64/66),对照组为71.21%(47/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病中采用中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疗效;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功能性胃肠病(FGIDs)即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由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普遍患者除了表现胃肠道外症状,如心慌、慢性头痛、呼吸困难、肌痛等[1]。此外心理与精神方面因素疾患也是此症状常见表现,其中以症状严重者、顽固者最为明显,发生率约42%~61%[2]。左右功能性胃肠病中采用中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药促进胃肠道功能、抗生素等药物为主,近年来相关报道指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较好疗效,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评价其疗效与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23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3±3.7)岁;观察组男45例,女21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4.1±4.3)岁。两组患者入院均行相关检查确诊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排除肝胆、肾脏、胰脏、膀胱等器质性病变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即肠道动力感觉调节剂替加色罗、促胃动力药剂莫沙必利、胃肠解痉药匹维溴铵、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等。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具体内容为:治疗前对本组患者行全面检查,行辨证施治,对其中阳虚者给予四逆汤加减,基本方为:甘草、干姜、制附子各20g;对其中阴虚者给予增液汤甲减,基本方为:玄参、生地、麦冬各30g;对阴阳皆虚者行八珍汤甲减,基本方位:白术、人参、川芎、当归、茯苓、甘草、白芍各10g,熟地15g;对湿阻型者给予平胃散系列方甲减,基本方为:厚朴、陈皮、苍术均15g,甘草10g;对肝抑郁者行柴胡疏肝散甲减,基本方为:陈皮、柴胡、白芍、川芎、香附各10g,甘草6g;均取水煎服法,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疗效判定根据治疗后随访两组患者6个月,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显效为经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复发表现;有效为患者主要症状有所改善,未出现复发或短时间内未复发;无效为患者主要症状为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两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统计,总分100分,共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60~90分)、不满意(<60分)三项指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我院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将其中疗效等计数资料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64/66),对照组为71.21%(47/6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饮食结构变化较大,心理与生理承受负荷也不断增加,功能性胃肠病(FGIDs)于临床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以中青年群体为主要发病对象,此外大部分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表现,对疾病治疗效果带来影响。
据郭长江报道中显示[3],使用中药理气类药物治疗,可对患者胃肠平滑肌细胞给予兴奋或抑制作用,利于胃肠激素产生,通过根据患者症状程度表现,采用药材合理配伍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消炎杀菌、利胆、调节胃肠道、稳定胃肠激素水平等效果。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从其结果出可以看出,经治疗后数据统计显示,行中医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64/66),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为71.21%(4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提示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却可达到满意疗效。此外笔者注意到,在FGIDs普遍存在负性情绪的表现,因此我们认为围治疗期给予对应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跟进研究说明。
综上所述,功能性胃肠病中采用中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尹明.用中医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6(03):115-116.
[2]关锡昊.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5(11):196+198.
[3]郭长江.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63(13):185+19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