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王蓉
【摘要】学习《黄帝内经》可以充分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并且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以及生命观的引导下提出关于“全方位的健康养生观”,建立了一套顺应自然、健康身心、心理道德完善以及适应社会的健康养生方式。同时也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养生法则,如顺自然、适劳逸、辟邪气、节房事等。这十个方面的养生法则也成为中医养生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养生的发展是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整体恒动自然观;养生观
人们逐步开始意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各种报道、养生节目也都开始宣传养生的方法和作用,强调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发展。中医养生,是根据生命自然发展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增强体质、减少和预防疾病产生、延缓衰老等的目的。过去西方医学并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许多人的养生方式都是来自历史流传下来的中医书籍或者中医的建议,我国的中医理论体系是基于《黄帝内经》,所以大部分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也都来源于《黄帝内经》的记载内容。但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逐渐的进入中国,人们也愿意接受更为数据化和科学化的西方医学,人们的养生方式也渐渐走向西方化。可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养生理论,都有相同点。本文会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等方面,阐述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中医养生之道。
1《黄帝内经》的自然观、生命观以及养生观
1.1自然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整体恒动的宇宙模式,具体来看就是自然环境的正常变化是生命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也是作为最基础的外部条件。中医养生是人在生存的时空大环境中来探视和认知生命。整体恒动的自然观是贯通中医养生的全部内容的。
1.2生命观
《黄帝内经》里,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根据于中外两个条件的,中外的“中”意思是指人类自身的内在,即“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而中外的“外”是指外部的因素,如自然气候的变化,即“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由此能够看出,如果没有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那么就没有生命的产生。《黄帝内经》是钻研生命、养生、疾病、治疗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并不是简单地、单一地探究人类自身。
《黄帝内经》里面是认同生命过程是有时间限制的过程,中医养生中并不是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而是运用科学的养生方式使身体机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寿命。
人类自身是与自然规律相通的,自然气候的变化会让人体也产生变化。人与自然是共同相应同一规律的。人的生理、病理、寿命等都与自然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中指出自然气候的变化会表现在风、热、火、湿、燥、寒等六气的变化。这六气之间是有种自稳调节机制,这也是大自然中最为重要的规律。在中医中会运用各种的方式,启动或者强化、激发人体的这种自稳调节能力。这种根据人与自然的共同规律,从中找到人类健康与疾病的观点,是整个中医学的重要的特点,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中医优势。
1.3养生观
《黄帝内经》是对于有限的生命进行珍惜生命和重视科学养生的积极态度,在养生典范中的“上古真人”是完全的自然律、反映现实中的理想人,这是一种对于理想的寄予。而在养生典范中也体现出要全方位养生以便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里的养生观是一种综合医学方式在养生观中的表现,是有着严谨的科学性和生命力的。
2《黄帝内经》十个方面养生法则
2.1顺自然
《黄帝内经》里的“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思是要根据日常生活起居调摄以及精神调养,让人体阴阳同自然界中阴阳的变化规律保持一致。要顺应自然规律,预防疾病产生,这是中医养生中的最高准则,也贯通于整个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治。
2.2宜饮食
《黄帝内经》里提到饮食不只是后天生化之源,也是有着补偏救弊的作用的,具体的饮食原则有以下几点:
(1)谷肉果菜。杂食配合补充生命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2)饮食有度。不应当过量或过少,不能过于油腻。
(3)不可偏食。食物就像药物一样,都有不同的味道,不能偏食,要平衡膳食,谨和五味,调理寒热。
(4)补偏救弊。药食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食物就可以有补偏救弊的治疗疾病的效果。
(5)四时有别。因为时令和季节气候的不同,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等原则。
(6)饮酒适度。酒是属于湿热之物,多了必定会引发多种疾病的产生。
2.3节房事
房事乃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但必须有度,保肾精就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2.4适劳逸
过度的劳累就会伤气,过度的劳倦会诱发病因和发病。
2.5调情志
“七情”主要就是指不能急于求成,超出常人,超出身体的自调能力。重视自身的精神情志的调节,保持好身心健康发展,保持自身与自然界规律的和谐统一性,这也是中医养生中的特色所在。
2.6避邪气
《黄帝内经》中把人体与疾病看成是正邪相互争斗的变化行为。高度重视避免邪气对人体的侵蚀。
2.7治末病
“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为乱”是整个中医学中,整体恒动的引导之下贯通养生、诊断、治理以及预后的全过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则。
2.8慎服药
不管是在养生还是治病过程中,中医学都是不建议过度依赖药物,而是更加注重自身调养。
2.9康复期
对于长期生病或者生病后体质偏弱进入康復期的病患,不可以完全依赖药物,应该要和治养相互结合,并且不能过于急切。
2.10养生求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是中医养生治病的特色之一,也是人们对于养生保健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
3中医养生中的养生理论
3.1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人们要顺应自然变化,尤其是在四季的变化上。因为根据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会产生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也会产生四季变化,人们在冬夏两个季节的作息会因适应环境而改变,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
3.2关于运动的养生理论
养生是有技巧的,要符合量与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样往往会达不到养生的目的。传统的保健运动和劳动都是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体现。而在现代,也制定出了一套有氧运动的理论。这项运动能更好的进行锻炼、排除身体毒素。而经过专家的研究表明在古代传统的保健运动也是有氧运动,这也说明了传统保健也是符合当今的现代科学的。
3.3起居的养生理论
日常生活是需要有规律的,这才能符合人体的生理机制。人类的起居作息需要根据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日夜颠倒会影响生物钟,这是不利于新陈代谢并且是有损人体健康的。人体的内在节律要与外界日夜同步,人类才可以适用自然环境,才可以做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起居有常”这是人体生物钟的理论体现,也是养生的根本方式。
3.4饮食的养生理论
饮食上要有节制,不可以偏食也不能吃得过量。寒热太过就会引起人体内的阴阳失调,让邪气进入体内,从而产生疾病。但也需要适当的寒热来调节体内平衡。提出均衡的饮食习惯,可以摄入人体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以及能力。
3.5精神情志的养生理论
不能过度劳累,包括劳心、劳力。劳心会让情绪过于波动,伤害心肝以及各个脏腑,严重的话会得各种脏腑类的疾病。积极乐观的情志,是对生活一种豁达的心境,会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保持心情愉悦是非常有利于养生的。
4结语
养生在《黄帝内经》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体恒动自然观以及生命观的引导下产生了中医养生观。各种中医养生的方法,最终都是归于走向自然,需要人类顺应自然,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发展而做出变化,才能做到康寿的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