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王宥涵 贺宝荣
【摘要】目的:通过用手法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08月-2015年08月收治的30例椎动脉型脊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满意度。结果: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脊椎病效果明显。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手法;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血管,并引起相应的症状或体征者。本病主要以眩晕(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眩晕,头颈部活动时或某一特定体位时可诱发或加重)為临床表现,其他症状可伴有枕部疼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本病之于颈椎病中,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位列全部颈椎病类型中发病率水平第二位。[1]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1.1 西医病机分析认为
起自双侧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一共有四段其中第二段通过由下向上依次经过C7-C1横突椎动脉孔,在椎体旁上行,但是因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颈椎不稳等原因刺激或压迫椎动脉,或者是因颈交感神经兴奋,反射性的引起椎动脉痉挛等,都会导致脑部椎动脉一基底动脉(基底Willis环)供血不足,最终导致长期颅内供血不足,患者出现眩晕等症状,即所谓的椎动脉型颈椎病。
1.2 中医病机分析认为
椎动脉型颈椎病当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证”和“颈肩痛”等范畴,对此病病机众说纷纭。《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景岳全书·眩晕》有眩晕“虚者居其八九”,强调了“无虚不做眩”;亦有医家倡导痰火致眩。然而此病病因病机复杂,各医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辨证,各有千秋,多数认为其发病以虚证居多。其病位在清窍,病机是“气虚血瘀,本虚标实”。[2]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1 查体方面
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其自身明显的发病特点如位置性眩晕即头部旋转或屈伸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眩晕,所以在查体时可见有压头试验阳性,仰头或转头试验阳性即在患者头部后仰或旋转时,眩晕等症状发作或加重。
2.2 影像学方面
从X线侧位片上能看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弯曲,正位片上可见钩椎关节及椎间关节边缘变尖、增生或者硬化常说明该处有骨赘形成,特别是向侧方突出断有临床意义。如果做进一步检查,可从椎动脉造影、CT动脉成像、MRA动脉成像上可明显观察到椎动脉受骨赘压迫而发生迂曲或狭窄,甚者梗阻。
2.3 鉴别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如美尼尔氏综合症、耳石症等其他疾病。
3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08月~2015年08月收治的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试验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18~40岁,平均为26岁;对照组中,男4例,女11例,年龄为25~41岁,平均为37岁,全部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CSA,且无其他干扰性疾病。
3.2 方法
3.2.1 封闭组的治疗方法
根据阿是穴和痛点进行封闭治疗。常用的穴位有华佗夹脊穴、秉风等,常用的药物有醋酸泼尼松龙、维生素B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选点进针后可沿神经走行方向及其周围注射药物,嘱患者三天内勿洗澡,以免感染。每次注射量不宜过多,每月注射次数也不宜过多,以免产生药物副作用如产生药物依赖性。
3.2.2 中医理筋手法组的治疗方法
方法一:穴位按揉法:嘱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用中指或拇指指腹点按风池、天柱、天牗和局部阿是穴,同时配合轻揉局部皮肤,嘱患者深呼吸并放松肌肉以配合手法治疗。按揉时间为3-5分钟。
方法二:端提摇按法:嘱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分别托住下颌和枕部,手法向上牵引,加大椎间隙,人为地放松椎间压力,并慢慢使头部向左右旋转各25-40度。
方法三:拍打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术者分别在项背部及肩脚部用手掌,或双手握拳对痛点局部拍打、叩击。使症状得以缓解,在操作时力量切勿过猛,以免患者不适,以患者能接受的力度为准。[3]
3.3 诊断标准[4]
治愈:顶枕部头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等症状、体征消失;好转:顶枕部头痛、眩晕、耳鸣、体位性猝倒症状、体征减轻,偶有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病例分析
患者,男,31岁,因反复发作眩晕1月就诊。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头晕目眩,当时未予以重视,近来1周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颈部活动稍受限,双上肢肌力无异常。长时间低头及劳作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双上肢肌力无异常。曾于当地医院摄X线片示:颈椎5、6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经门诊医师查体阅片后以“椎动脉型颈椎病”为诊断收住我院。该患者符合手法治疗指征,遂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嘱患者平素加强项背肌锻炼,避免不良卧姿和坐姿,颈部制动固定,不适随诊,定期复查治疗。20天后患者复查时,患者自述症状明显减轻,对治疗效果满意。半年后随访时,患者头晕仅发作一次,未出现新的症状,日常生活未受影响。
5 结果
30例患者经治疗30天后,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6 结论
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发生的病因常由以下原因:由于患者年龄增大导致的关节退行性变即颈椎钩椎关节骨赘增生,椎间孔变窄为主[2]。钩椎关节为第三至第七颈椎椎体特有的结构,该处常会发生骨质的增生,导致压迫周围的椎间孔导致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并且椎动脉还有发出许多小动脉如迷路动脉、小脑下动脉、小脑上动脉等等,这些动脉虽小,可是营养区域的功能却极为重要,如小脑动脉一旦缺血则会引起小脑共济功能失调,内耳动脉缺血则会引起患者听力减退,甚者出现突然耳鸣或耳聋并伴有眩晕和平衡感下降等症状。另一种原因则认为与患者血液因素有关,范荣[5]等认为血液粘稠度增加则会导致血流变慢,而血流变慢反则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二者存在正相关。换句话说,与患者是否患有其他内科疾病有关,所以为防止此病应定期体检,随时关注身体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说常合并有骨质疏松,因此在治疗该病时注意手法不可大力过猛,以免骨赘断裂脱落同时若患者有血液粘稠的疾病,在手法治疗时应注意不要采用按揉法,以免潜在的血栓因子滑脱进入脑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可适当采取轻重量牵引等其它方法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7 预防与保健
一般来说,此病中老年人居多,但由于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经常活动颈椎的特定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上班族患此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同时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如学生群体也是该病的潜在群体。除此之外还与日场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有关,若以不良的坐姿或卧姿看书、工作、看电视,致使单侧颈椎受力不均,长此以往导致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韧带紧张度异常、肌肉不同程度萎缩等等,这些都是导致CSA的潜在诱因,所以要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姿势还要在工作之余定期放松活动颈部,必要时可做颈部保健操,这样不仅利于颈部保健,也利于解除疲乏,调节身心。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毕竟好的心态也可以帮助达到健康的生理状态。
参考文献
[1]魏绍山.不同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椎动脉型脊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02):169-171.
[2]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椎动脉型脊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1,32(01):60-61.
[3]马勇.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0).
[4]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11-512.
[5]范荣.中药治疗椎动脉犁脊椎病的研究进展和机理分析[J].中医药导报,2009,15(07):98-1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