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赵永刚 徐亚鹏
【摘要】目的:观察乌头汤加味结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型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濕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乌头汤加味结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风湿骨痛胶囊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者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加明显,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乌头汤加味结合艾灸治疗寒湿型膝关节炎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乌头汤;雷火灸;寒湿型膝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慢性关节炎,又称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自2016年5月2017年4月,笔者采用乌头汤加味结合雷火灸治疗寒湿型膝关节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5月~2017年4月我院中医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右膝关节单侧发病16例,左膝关节单侧发病9例,双膝关节发病5例;病程3月~5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右膝关节单侧发病16例,左膝关节单侧发8例,双膝关节发病6例;病程3月~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部位、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中的诊断标准[1]:
(1)起病缓慢,多见于老年人;
(2)原有膝关节受凉史,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热痛减,关节可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喇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关节畸形,舌苔薄白,脉弦紧;
(3)X线射片检查显示膝关节面不规则,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4)实验室检查抗“O”、黏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正常,部分病人血沉可增快。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寒湿型膝关节炎诊断标准;
(2)年龄45-65岁,性别不限;
(3)门诊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年龄<45或>65岁,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2)骨肿瘤,骨折患者;
(3)孕妇;
(4)过敏体质者;
(5)严重消化性溃疡或有出血倾向者;
(6)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2 治疗方法
将60例寒湿型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乌头汤加味结合雷火灸)和对照组30例(口服风湿骨痛胶囊),采集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确定疗效。
2.1 治疗组
(1)辨证后予《金匮要略》乌头汤方载基本药物组成加味麻黄、芍药、黄芪(各10克),炙甘草(10克),制川乌(10克),牛膝(10克),独活(10克),上七味水煎去渣,加白蜜10克再煎,每日-剂,分二次温服,2周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
(2)雷火灸(雷火灸型LHJ型,湘长械备20150095,湘长食药监械生产备20150005,湖南慈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取穴:内膝眼 外膝眼 梁丘 阿是穴
每次取两穴,每日-次,交替施灸,灸至穴位局部皮肤潮红,有温热感为度,10次为1疗程,休息1周,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注意防寒保暖。
2.2 对照组
单纯采取口服风湿骨痛胶囊治疗,成分:红花、制川乌、制草乌、木瓜、乌梅、麻黄、甘草(《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国药准字Z34020025,国药集团精方(安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日2次,每次4粒,2周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考《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中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理化检查正常;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未愈: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
总有效率一(临床治愈+好转)/总数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详见表1),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对于寒湿型膝骨关节患者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更高。两者相比较,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疾病,临床上中老年发病较普遍,发病率女性超过男性,以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本病的病因是关节软骨的退化和损伤。[2]膝骨关节炎在中医属“痹证”、“骨痹”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在于骨则重,内舍于肾”,认为是气血不足导致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留滞于关节,从而引发疼痛。治疗当以补肝益肾,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
乌头汤始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3]方用大辛大热之制川乌为主药,除湿止痛,温经散寒;麻黄辛温散寒,透表除湿;独活归肝肾,膀胱经,善治下肢酸痛;芍药养阴血,行血痹,亦防止温燥过盛伤阴;黄芪扶正益气;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相配伍亦有缓急止痛的功效;蜂蜜可解乌头之毒牛膝引血下行。乌头汤为经方,配伍严谨,诸药并用共奏温经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
内膝眼、外膝眼、梁丘、阿是穴为局部取穴,能通利关节,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强壮腰膝。因此艾灸病变局部腧穴,可温通血脉,驱除风寒湿邪、活血化瘀、祛风胜湿[4],两者相结合,能更好地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使疗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第2版)[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83-84.
[2]吴焕淦等主编.中国灸法学现代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59.
[3]何任主编.金匮要略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2.
[4]杨俊荣.电针加艾灸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炎64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93):12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