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孙旭
[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CT检查,观察组给予16层螺旋CT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情况,判断两组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常规CT检查相比,采用16层螺旋CT检查的方法鉴别诊断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鉴别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价值更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诊断价值
鉴别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侵犯至颈部血管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侵犯血管,一旦对肿瘤进行切除,即有可能造成血管破裂,严重时可导致病患死亡,因此对肿瘤细胞是否侵犯颈部血管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传统上常采用X射线、常规CT等手段进行影像学检查,但其准确性及敏感性不高,难以达到诊断鉴别效果,本次研究就常規CT和16层螺旋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探讨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经诊断均被确诊患有头颈部恶性肿瘤,排除患有对恶性肿瘤诊断过程有影响的其他疾病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2.4±8.4)岁;经证实甲状腺癌5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16例,鼻咽癌7例,其它7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53.1±9.1)岁;其中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14例,鼻咽癌8例,其它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CT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 Speed 16全身扫描机,对患者颈部血管进行扫描,观察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情况。
16层螺旋CT诊断: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从患者的颈根部开始扫描,至颅底区为止,从多个角度多个平面对其进行扫描,观察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程度。其扫描条件为:电压为120kV,螺距因子为1:1,电流控制在80毫安,显示视野控制在20cm左右,造影剂选择浓度为300mgI/ml的碘海醇60ml,具体用量为1.5ml/kg,于前臂左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注射(延迟5秒开始注射),速率控制为3.5ml/s。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肿瘤细胞侵犯血管程度用阳性和阴性两个级别表示,判断其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指标,其中准确性=阳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t检验,所得数据用百分数表示,P<0.05时,差异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经诊断对照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45.71%、65.24%、62.87%,而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2.86%、85.73%、89.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结论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探究肿瘤细胞是否侵犯颈部血管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方式进行鉴别,经证实,该种诊断手段具有单位时间内扫描速度快、减少运动伪影的特点,与传统的常规CT手段相比,其图像采集能力更为清晰、全面,具有更为优化的三维重建效果,后续处理功能强大,且简单易行,可更为立体、清晰、逼真地显示人体内各组织的病变情况,多方面、多角度地显示肿瘤及肿瘤血管的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探讨,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CT和16层螺旋CT诊断鉴别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中鉴别结果阳性为16例,阴性19例,观察组中阳性29例,阴性6例,经诊断,观察组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可见采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进行鉴别效果更好,诊断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在肿瘤细胞侵犯颈部血管的鉴别诊断中效果优于常规CT检查,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