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向标

时间:2024-05-16

董贵元

【摘要】随着新课改历程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正规化和规范化以后,各种各样的辅助教育相应出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各方面人才,而人才的体现是一般性规律是通过知识与技能,可是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知识好、技能高已经不能完全诠释人才了,现在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即德育,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才指的是有知识,有技能,有思想的新新人类,而有思想就是道德修养要过关,要过硬。

【关键词】德育;教学;指向标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以加强学校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放眼当今社会从小学到大学,德育已经成为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主题,我们学校有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任等领导,每年还要从外界聘请德育专家为学生和教师做德育报告,可以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一、当代学生尊重意识淡薄,缺少孝心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自古流传的美德,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授业之情,是世间两种最真挚的情感,是每一个学生应当感动和注重的人间情感。而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对这方面意识淡薄,在学校时,在课堂上吃东西,说话,被教师发现指正还满不在乎,理直气壮,甚至是顶撞教师。在家时学生依然是我行我素,顶撞父母,给父母脸色看,很多父母为此留下了伤心的泪水。有时,我们也和一些家长朋友谈及现在的学生,普遍反映都是现在的学生在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父母感到心寒。所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必须完成的一步,这关乎中华美德的传承,关乎中华民族的素质,更关乎每一名学生的未来。

二、学生的社会意识淡薄

现在的学生社会意识、公共意识淡薄,没有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公众场合随意说脏话、骂人、打架、酗酒,甚至是接触毒品,破坏社会公务,践踏草坪,乱扔废物等行为都是现代青年的“杰作”,网上有一个视频:一个女青年在大街上吃瓜子,把瓜子皮随意乱丢,环卫老大娘劝说:不要乱扔,她们收拾不容易,合理的要求,可是这番话却换来了女青年的嗤之以鼻,并说:“你们就是干这个的,我扔不扔你们管不着。”这个视频在网上很火,跟帖的人很多,当然都是批判女青年的,可是我们在批判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这个例子恰恰证明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是国之根本啊!

三、自私自利,集体主义感不强

现在和学生说集体荣誉他们不屑一顾,和他们说说罗盛教,孔繁森的故事,学生会说那是傻子;和他们说雷锋、黄继光的故事,他们会说那多彪呀;当你要和他们说说王进喜的时候,他们会先问你王进喜是干什么的,唱歌的还是跳舞的。在他们的脑海里,心里没有集体,没有奉献,有的只是利用,不吃亏,正应了亮剑中李云龙的那句话:多少都要捞点回来,赔本的买卖咱不做,只要自己高兴不管伤害谁,都要义无反顾地做,只要自己受损失,再利国利民,不管造福多少人也不能靠前。我们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某地某学校的一群女生打一名女生,旁边看热闹的多达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却无一人上前制止。大学生为救老大爷而献出年轻生命,在网上竟然有人说不值。如果每一个人在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那么雷锋精神真的会像恐龙一样彻底消失,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悲哀的事。

四、社会负面影响过多,不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现在不论是打开电视还是电脑,垃圾信息多种多样,甚至是不堪人目。有殴斗的,有血腥的,有淫秽的等,到处都是三角恋,感情纠纷,应有尽有,所以也就有了学生的早恋,初中生在学校,在同班同学的见证下,当场求婚,听起来都叫人哭笑不得。可以说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接触这些负面影响真的使学生“成长很多呀!”长此下去,教育真的只能停留在书面上。

以上的分析只是笔者的一点感受和反思,其实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是适应时代的产物,中国的青少年正面临外界,甚至是更远的外国文化的侵蚀,如何能保护好我们的创痛,而又不失发展方向,德育工作成为引导良性发展的方向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配合学校的德育方略,为本校的德育工作添砖加瓦,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著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教育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杜尚荣,吴忍.初中德育课堂渗透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