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作”的背后,藏着怎样的心理创伤

时间:2024-05-16

聆云心理

看不见的伤口,才最为致命

日常生活中,她的脾气很好很温柔,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每每让她情绪失控,暴跳如雷。那就是,只要别人在没有跟她打招呼的基础上,突然不见了,她就会很生气。比如说:和朋友在微信聊着天,突然Ta就没有回复了;或者是和恋人约会,明明时间到了,对方却没有出现。

有一次,男朋友迟到了10分钟,而且因为地铁上信号不好,没有接到她的电话,她极其愤怒地冲对方发了一通火,和平时温柔的样子判若两人。身边的朋友也常半开玩笑地吐槽她,千万别和她玩消失,不然她会变身“霸王龙”。她很苦恼:为什么我会这样?能不能改掉这个毛病?

任何表面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层的心理原因。为什么得不到回应,会让她如此愤怒?是担心吗?可是男友只迟到了10分钟,并不是很久。因为无聊?可是一个人刷刷手机,逛逛街,随便做点什么都能打发时间。

在心理咨询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她说出了内心真正的感受:“我很害怕,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岁,那时她的妈妈很忙,没有办法时时兼顾她。于是,妈妈把她带去外婆家,想把她寄放在那里。但大人知道,对这么小的孩子说实话,她一定不愿意。所以妈妈告诉她,我们是去外婆家玩。你乖乖睡午觉,睡醒还有最喜欢的西瓜吃。

她很乖地睡了,满怀期待醒来,却发现一睁眼,不但没有西瓜,妈妈也不见了,身边只有陌生人般苍老的外婆。幼小的她嚎啕大哭,卻没有换来妈妈的回头。

这件事给她的心灵留下了一个隐性的创伤,成年后,只要遇到类似的事情,幼年被抛下的恐慌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只不过,儿时的她只能无助哭泣,而成年的她通过愤怒、向对方宣泄情绪来捂住这道伤疤。

心理创伤的背后,

藏着你未被满足的需求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潜在心理创伤”,指成长过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事情,却在无形中带给你的伤害。这种创伤,不像创伤应激障碍那么严重,却也更普遍。它就藏在你潜意识的某个角落里,操控你的行为,让你的生活陷入一种莫名的怪圈。

或许,你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却不知道行为背后的原因:明明很优秀,却总是因为别人一句话否定而瞬间失去自信;明明不喜欢热闹,却下意识强迫自己融入人群;明明很想改变现状,却没有丝毫行动,日复一日拖延……

生活中的你我,也像那位女士一样,被内心潜在的创伤影响而不自知,该如何自救?

诗人鲁米曾说,伤口是光进入你内心的地方。潜在的创伤,在你看不见它的时候,固然是一个伤口,但在你看见它的时候,也正是你读懂自己内心的时候。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种创伤背后,都藏着你内心深处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害怕被抛弃,是因为你渴望拥有被重视的感觉;害怕被人否定,是因为你希望能被肯定,看到自己的价值;害怕改变,是因为你想通过确定性,来获得掌控生活的快感……

只有看清那些不起眼、却一次次让你生活停滞不前的创伤,满足需求,才能疗愈自己,而这也是自我觉察的开始,或许它会让你的生活开启全新的可能。

应该怎样治愈你的心理创伤

首先,可以尝试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去确认创伤的情况。知道什么事情会勾起自己的创伤,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引起自己的创伤等等。不过这一定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的尝试。

其次,是耐心。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范围。“我一定要在多长时间内自愈。”这是不现实的,一个心理创伤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一瞬间的事情,但一定经过了一段时间才出现。同时,面对“心理创伤”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难熬的事情,着急只会让痛苦加倍,还不利于解决问题。

再次,是接纳并避免。既然知道了可能的“诱发”因素,知道需要耐心,那么剩下的就需要去避免了。即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需要时间来处理心理创伤,何况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的你呢?既然凭自己的能力还不能去解决,那么就该避免(或回避)它。

最后,请专业咨询师帮忙处理“心理创伤”。有的心理创伤,可能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陪同下,再度“走”一遍,再度解读一次,才有可能解决。

总之,心理创伤需要更多的自我接纳、更多的自我关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需要别人的支持,更需要专业的帮助。

摘自《37°女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