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

时间:2024-05-16

张秀芳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60例、劲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54例,分别作为A组、B组、C组,对三组患者的监测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三组患者的MBG、MAGE、HbA1c、TG、TC、LDL-C、HDL-C之间有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以提高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需在临床上多加重视和监测。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

【中图分类号】R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0-03--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以及发展的基础,对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控制首先对血糖进行控制[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评价全身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窗口,早期特点是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的增加。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下是本次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60例、劲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54例,分别作为A组、B组、C组,患者经检查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标准,A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6.2±8.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0.8)年,B组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6.6±8.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0.7)年,C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齡29-76岁,平均年龄(56.7±8.6)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7±0.5)年,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颈动脉斑块、心功能2级以上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无差异(P>0.05),可相互比较分析。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劲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进行检测,依次对患者的颈总动脉近心端、顺着血管走行到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血管壁、血管内径中膜厚度以及硬化斑块形成情况、颈总动脉前后壁、颈动脉分叉处的前后壁等进行探查。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厚定义为中膜厚度≥1.0mm且<1.5mm,斑块定义为中膜厚度≥1.5mm。颈动脉超声可分为7种类型:其中稳定型斑块包括内膜无增厚、扁平斑(中膜厚度≥1.5mm,有低回声,动脉壁上有脂质沉着)、内膜增厚(中膜厚度≥1.0mm且<1.5mm),不稳定型斑块包括软斑(内膜表面有低中回声)、硬斑(内膜表面有强回声,伴有声影,纤维化以及钙化的斑块)、斑块内出血(不规则低回声)、溃疡型斑(斑块表面有“火山口”壁影)。

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进行连续3d监测,对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记录。采用反向阳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酶比色法测定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采用酶比色法和选择抑制法测定LDL-C和HDL-C。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对比给予t检验,采用(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若P<0.05说明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的MBG、MAGE、HbA1c、TG、TC、LDL-C、HDL-C之间有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是血糖波动,临床发现,血糖过度波动相比于持续性高血糖来说危险性更大[2]。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特别是粥样硬化情况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原因。研究报道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几率为正常人的2-5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2型糖尿病之前,当患者的血糖持续性增高时,患者体内耐糖量将会降低,从而使得劲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3]。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的影响较为严重,因为它属于全身动脉系统血管病,病变遍布全身大、中动脉血管,直接导致心脑肾发生不可逆的损伤。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同的发病机制,即“共同土壤”假说。本文中对动脉粥样硬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准确、安全、清晰、经济、无创以及重复性好的特点,是目前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首选方法。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患有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者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各项指标HbA1c、TC、LDL-C、HDL-C较高,表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有显著的关系。临床发现对于糖尿病不仅要监测血糖水平,更重要的是对血糖波动的监测。血糖波动最有效的评价指标是CGMS,可以对患者一天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而且2型糖尿病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通过CGMS进行监测的,结果表示三组患者的MBG、MAGE之间有差异,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和血糖波动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临床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可以预防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降低其病变。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可以提高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需在临床上多加重视和监测。

参考文献

邵红,谢立凯,吕丹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1(23):4518-4520.

谭杰琳.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11(4):324-327.

王奕,高清歌,孟祥英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08(30):1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