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热必清颗粒对发热家兔血清中IL_1β含量及肠道双歧杆菌影响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4-05-16

杨艳艳

【摘 要】目的:制造家兔发热模型,给予家兔不同剂量的热必清颗粒灌胃后,检测家兔血清中IL_1β含量及肠道双歧杆菌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寒凉泄热的热必清颗粒对于小儿发热的疗效及对肠道副作用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上利用寒凉泄热的方法达到中病即止、合理规范的使用效果。方法:将35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其余组经家兔耳缘静脉处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建立家兔发热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给予常规饲养,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其余组给予热必清大中小剂量4.618g/kg,9.327g/kg,12.932g/kg灌胃,每隔0.5h测1次体温,连续监测6h,取血清标本测定相应指标含量及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结果:注射大肠杆菌的家兔体温升高表现为双相热型,热必清颗粒降低发热家兔体温效果明显,小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对于降低IL_1β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与中剂量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的热必清虽可使家兔体温降低,但药物作用短,易反弹,大剂量的效果好,但会影响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中剂量效果好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为最佳剂量。

【关键词】发热;大兔;热必清颗粒;剂量 ;IL-1β;双歧杆菌

【中图分类号】 R749.05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8)04-03-073-01

发热,在儿科临床中是十分常见的症状,它不仅是多种疾病引起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也是疾病的预警信号[1],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全,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较差,且发展迅速,容易感受外邪或者内伤而导致发热,通过临床观察,热必清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韩玲主任医师30年经验方。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地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本文探讨以寒凉泄热为基本大法的热必清颗粒对于小儿发热的疗效以及对于肠道副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本实验为健康的新西兰幼龄家兔,雌雄不拘,体重1800-2000g,共35只,购自西安交通大学实验购物中心,证书编号为:SCXK(陕 2015-0017号)。

1.2 实验药品、试剂、仪器 热必清免煎颗粒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制剂中心提供。大肠杆菌内毒素 纯化LPS稀释于生理盐水,配成20ug/ml的液体,-15℃储藏,于使用前用温水预热(哈药集团制药厂;80万u/支,批号:A120406214.),0.9氯化钠注射液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250ml/瓶)生产,经过医药学鉴定,符合2005版药典质量标准规定的标准。大兔白介素( IL-1β) ELISA 检测试剂盒 、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北京诚林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酶标仪:由美国Bio-Tek提供,批号为ELX808IU,离心机、电子台秤、显微镜、恒温箱、注射器等由陕西中医药大学南校区实验中心提供使用。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前动物准备及分组 实验前将大兔适应性喂养1周,饲育室室温( 25 ± 2) ℃,相对湿度 40%~60%,实验前3d每天于喂养2h后,开始测家兔的肛温,每隔1h测量一次,共测量6次,最高、最低体温之差不超过0.4℃的新西兰大兔,作为正式实验[2]。然后随机分组:空白组、模型组、热必清小剂量组、热必清中剂量组、热必清大剂量组,每组7只。

2.2 造模 除空白组,其余组均注射15ug/kgLPS溶液之后,约30min后出现发热的表现,即体温与基础体温想比超过0.3℃,心率上升,并出现发抖、蜷缩、呼吸急促等发热相关症状,说明造模成功[3]。

2.3 实验干预治疗 热必清颗粒按《医学实验动物学》动物与人剂量的折算方法进行换算,即家兔的用药剂量(mg/kg)=儿童单次用药(mg/kgx3.08x0.965x1.036。

经计算,A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常规饲养。B组造模成功后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C组热必清小剂量组 造模成功后,给予热必清颗粒4.618g/kg灌胃;D组热必清中剂量组 造模成功后,给予热必清颗粒9.327g/kg灌胃;E组热必清大剂量组 造模成功后,给予热必清颗粒12.932g/kg灌胃。

2.4 指标的观察 (1)各组动物予药物干预治疗后每0.5h测量体温1次,连续记录至实验结束,并绘制体温变化曲线。(2) IL-1β的检测:各组大鼠静脉采血 2mL送检,样品送检、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 在给予热必清之前以及最后 1 次给予热必清后 24 h,无菌采取家兔粪便约0.1g,加灭菌生理盐水,以1:50稀释,制成均匀悬液,再以此为第一稀释度,依次10倍递增稀释成一系列不同稀释度的含菌液至10-8,选择2个合适的稀释度接种在双歧杆菌培养基上。培养后,镜检G+、无芽孢、形态不规则的所有菌落过氧化氢酶阴性等鉴定计数菌落,计算出每克湿便中的双歧杆菌数,计算方法:双歧杆菌(/g)=LOg10[平均菌落数/滴x50x稀释倍数],结果以LOgn10CFU/g[4]表示。

2.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对比用t检验,若P<0.01有显著差异;P<0.05为有明显差异,P>0.05则无显著性差异。

3 实驗结果

3.1 给予家兔热必清干预治疗后各组体温变化(△T为家兔发热时的最高体温与基础体温的差值)如图1所示。

由图一可以看出,大剂量组约h降至正常,中小剂量分别是1.5h、2h;随后大中剂量体温基本保持恒定;小剂量约2h降至正常,于3h再次上升且持续升高。结论:模型组与空白组体温升高表现为双相热型,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造模方法可行,经治疗后,C、D、E组与模型组相比。体温降低,有明显差异(P<0.05),C与D组有明显差异(P<0.05),D与E未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大中剂量的热必清颗粒退热平稳,未见反弹,降温效果明显。

从表1可以看出:A与B组相比,血清Il-1β含量升高,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Il-1β是导致家兔发热的有效炎症因子,给药后,热必清组与模型组相比,Il-1β含量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C与D降低Il-1β含量更明显(P<0.05),E与D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小剂量相比大中剂量,在相同时间内对于发热家兔体内炎性介质Il-1β的调控作用较弱,退热效果一般且不持久。

由上表可以看出:给药前:B、C、D、E与A组相比,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B、C、D与A相比,其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E与A组相比,肠道双歧杆菌數量明显升高(P<0.05); E组给药前后对比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以寒凉泄热为基本大法的热必清颗粒随药物计量的增加,会对家兔肠道菌群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肠道菌群紊乱,造成相应的副作用。

4 讨论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直接作用于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机体自身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其他原因等引起的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5],小儿生长快、免疫力低、发育不全,极易出现发热的症状,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婴儿,皮下脂肪含量低,更加容易发病。

本次实验选用新西兰幼兔的正常体温为38.0-39.5℃,对于热源的反应与人基本相同,家兔对制热物质反应敏感,并且发热反应典型、恒定,给予家兔耳缘经脉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可以引起家兔感染性发热,且发热明显,易于观察,常作为各项制热性研究的实验动物,在实验动物学中广泛认可。并且家兔价格合理,购买途径方便可靠,因此选用家兔做本实验最合适不过。

本实验LPS造模成功地家兔经热必清颗粒灌胃治疗后,发热、蜷缩、呼吸急促、寒战等症状均有改善,家兔血清中IL-1β含量降低,这可能是热必清颗粒解热作用的机制之一。而小剂量的热必清虽然可以使发热家兔的体温下降,但药物作用时间短,易反弹,大剂量的热必清降温效果好,但会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存在副作用的风险,中剂量退热好且持久,并不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可作为最佳剂量,指导临床用药,为治疗小儿发热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增宏,王瑞东.发热信号传导途径及诊断程序研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3-45.

[2] 李蓉,任美萍,陈海霞.复尔康注射液热原检查试验.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2:77-78

[3] 刘瑞东.内毒素制热的热型和热限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4(13):5.

[4] 施珊珊,江振友,等.参苓散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2015,8:1420-1421.

[5] 戴万亨,闫平慧.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