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时间:2024-05-16

潘运红 陈哲 吉学玲

【摘 要】目的:探究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08例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实施分析和总结。结果:NYHA分级、LVEF、NT-proBNP等均属于预后危险因素,即预后较差的患者具有上述指标较差的特点,且和预后正常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临床应注重加强干预。

【关键词】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临床特点;老年;近期预后;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2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在临床十分常见,病情发生和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而如果患者的年龄相对较高,身体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时容易合并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現象,对其预后乃至生命安全均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及时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分析,探究其病发特点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目的在于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依据,现将本次研究详情作出整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208例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为:(1)患者年龄为超过60岁的老年人;(2)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相关标准;(3)患者或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情况,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2)排除肝肾功能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或近期接受输血等治疗的特殊患者[1]。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208例患者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71.36±2.03)岁,患者的性别为男120例、女88例,按照患者近期有无危险事件发生将其纳入到事件组43例(再入院)和非事件组165例(未再入院),并展开详细分析。

1.2 方法 观察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其有无吸烟史,有无冠心病,心率,血压,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对患者均实施实验室检测,检测并记录其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等,并对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实施分析和总结[1]。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中计数资料以n统计、计量资料用()统计;并分别使用检验、t检验,检验后P值在0.05以内表示两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1.0软件。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存在一定差异,详细情况见下表1.

2.2 预后的危险因素 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NYHA分级、LVEF、NT-proBNP等均属于预后危险因素,其情况如下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将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研究其预后的影响要素,结果显示:NYHA分级、LVEF、NT-proBNP等均属于预后危险因素,即预后较差的患者具有上述指标较差的特点,且和预后正常患者差异显著(P<0.05)。其原因可能在于,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本身存在复杂性,且个人多数合并有不同种类的基础疾病,使得病情诊断的复杂性难度上升,同时由于基础病情的影响,可使得多种因素随时作用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3]。简单分析可见:NT-proBNP是反映人体心室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且多数研究已经证实其灵敏度,因此作为危险因素,其同时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反应[4];NYHA分级、LVEF则均从较大程度上提示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此时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较差的情况下,可引起患者预后不佳现象。因而临床可及时对患者相关指标实施检测,发现独立危险因素不佳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处理,调整治疗方案[5]。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临床应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加强部分可控因素的干预,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王音, 张斌.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近期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14):52-55.

张慧颖, 郝艳丽, 李延辉,等.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 疑难病杂志, 2017, 16(4):340-343.

邓世忠, 梁海青, 廖晓星.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9(10):936-939.

罗林锋. 和肽素预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不良事件的价值[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11(a02):806.

郝艳丽, 陈瑶. 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5):6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