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时间:2024-05-16

赵智宏

【摘 要】目的:探究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按入院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散寒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胃脘部胀满消失、消化正常以及乏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对患者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温胃散寒汤;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多数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上腹疼痛、乏力以及饱胀等症状,在中医上可归纳至“胃脘痛”、“虚痞”范畴[1]。该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待病情继续发展可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生理健康。临床西医治疗以弱酸、抗菌、改善胃动力以及添加黏膜营养为主,但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辩证实施效果相对稳定,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汤剂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现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70例作温为散寒汤与西药药物治疗对比,所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40.31±5.11)岁;病程1-7年,平均(4.34±2.45)年;男性17例;女性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60岁;平均(40.51±5.33)岁;病程2-7年,平均(4.50±2.25)年;男性19例;女性16例。此次研究在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下开展。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诊断标准的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并已经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有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血液系统有严重疾病患者;既往精神病史;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對照组采用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温胃散寒汤口服治疗,用水煮煎至280ml,140ml/次,分早晚各一次,1剂/d。该汤药组方为:黄芪与炒白术各15g,桂枝、生半夏、高良姜各8g,炒山楂、香附、党参各10g,干姜、炙甘草各6g,用水煎煮时先放入生半夏煎煮。两组持续用药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疗效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在95%以上为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在70%左右为有效;患者症状无好转,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足30%则为无效[2]。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观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总数为34例(97.14%);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总数为28例(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08,P<0.05)。

2.2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胃脘部胀满消失为(10.45±3.46)天、消化正常时间为(7.88±2.21)天、乏力消失时间为(8.12±2.11)天;对照组胃脘部胀满消失为(15.25±3.42)天、消化正常时间为(11.44±2.34)天、乏力消失时间为(11.35±2.14)天。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t=2.36、2.67、2.54,P<0.05)。

3 讨论

中医辩证实施治疗方法可根据患者脾胃问题进行药剂加减:如脾胃虚弱者可用百合乌药汤合香苏散加减;脾胃郁热多以化肝煎和蒿芩清胆汤加减;脾胃虚寒型以温胃散寒汤合生半夏进行加减[3]。慢性萎缩胃炎在西医上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根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因半肠皮化生或增生发生胃癌病变有7%左右,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慢性萎缩胃炎对防止胃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P<0.05),说明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胃脘部胀满消失、消化不良消失以及乏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温胃散寒汤有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温胃散寒汤中的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药四种药都有提高免疫系统免疫抗病功能;黄芪治气虚衰弱;党参用于脾虚食少及乏力等症状;桂枝治发热恶寒;干姜性热,治脘腹冷痛;高良姜可去内寒;香附用于肝郁气滞;甘草用于胃痛、腹痛等;山楂可消积食;半夏可治呕吐反胃;这几种药物组成的温胃散寒汤可抗炎止痛、缓解胃痛、修复损伤的黏膜组织,还能逆转黏膜萎缩、增强胃动力,有效缓解患者胃胀症状[4]。

综上,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主要症状,对患者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袁敏惠,马小兵.温胃散寒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医药,2018,38(06):84-87.

张然,李素娟,陈正彦,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8,34(06):25-26.

储琳.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0):143-145.

伏沿蓉,张佳,王捷虹,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04):134-13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