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上海市金山区某社区436例居民骨质疏松情况调查

时间:2024-05-16

沈卫林 王芳 马小敏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部分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调查分析,为骨质疏松的社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漕泾社区436名>50岁常住居民采用超声波骨密度仪进行足跟骨密度测定。结果:正常110人,占25.2%;低骨量198人,占45.4%;骨质疏松128人,占29.4%。结论:漕泾社区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应加强社区骨质疏松的一、二级预防。

【关键词】社区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9年4月开展了本次调查,为制定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社区常住居民436人为对象,其中男性179人,女性257人。男性中50-60岁21人(11.7%),61-70岁104人(58.1%),>71岁54人(30.2%)。女性中50~60岁397人(15.2%),61-70岁130人(50.6%);>71岁88人(34.2%)。

1.2 方法  定量超聲测量:使用韩国SONOST 2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受试者跟骨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左或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

1.3 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 -2.5 ~ -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 统计分析  对所收集的资料,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128人,患病率为29.4%;骨量减少198人,患病率为45.4%。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高于男性。

2.2 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61~70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71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骨质疏松症是最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2018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中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结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为6.0%,女性为32.1%。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达到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率为57.4%,其中男性为49.9%,女性为67.6%。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1]。

3.2 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436例居民中,低骨量198人,占45.4%;骨质疏松128人,占29.4%。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61~70岁的人群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 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方面出版了《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不健全、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缺乏相关社区适宜技术、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 [2]。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3]。因此,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社区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4]。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指南(2017) 〔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高明, 杜雪平, 孙艳格. 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2): 3770-3771.

陈昌贵, 张涛, 施小燕, 等. 浅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诊治及健康教育[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4): 396-397.

汤祖逸.南京西路社区中老年人骨骼健康状况分析[J].上海医药,2014,35(4)27-2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