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6
李先琴 高平 邹隐
【摘 要】目的:统计胸部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观察CT表现。方法:对5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肺部的CT表现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1.2.放射性肺炎急性期CT表现为与照射野一致的絮状毛玻璃影,边界稍模糊,内部存在支气管充气征;慢性期表现为与照射野一致的纤维条索影,边界清楚。结论:CT在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胸部肿瘤;放射性肺炎;CT
【中图分类号】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2
胸部恶性肿瘤是放射治疗的主要部位[1],其是治疗食管癌和肺癌最为主要的方式。对于中晚期胸部肿瘤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并不适合,放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治疗时大多会引起放射性损伤,需重点关注放射性肺炎。现探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80例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患者的CT资料进行分析,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50例的胸部放射治疗肿瘤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39-70岁,平均年龄为(54.6±2.8)岁。食管癌15例,肺癌35例。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600c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体外照射,多数患者通过前后对穿+侧野三野照射。食管癌患者照射靶区为病变纵向扩张3-5cm,照射病变区后瘤床区及淋巴结引流区域。肺癌患者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病变、纵膈和同侧肺门,靶区比原发灶边缘外扩1-1.5cm。通过6MV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每次200cGy,每天1次,每周共5次,食管癌患者照射剂量为60-66Gy,术后患者为50Gy;肺癌患者中鳞癌剂量为70Gy,腺癌为60-66Gy。放疗过程当中每两周复进行胸部CT的复查工作,放疗结束后每4周复查1次,随访时间不低于12个月。
1.3 评价指标
放射性肺炎按时间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放疗结束后3个月内为急性期,3个月后为慢性期。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肿瘤治疗研究协作组(RTOG/EORTC)分级标准评价。
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无变化;I级,轻度干咳或劳累性呼吸困难;II级,持续性咳嗽,需用麻醉性镇咳剂,轻微活动即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无碍;III级,重度咳嗽,麻醉性镇咳剂已基本无效,休息后咳嗽症状未缓解,需间断吸氧或激素治疗,影像有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呈现;IV级,严重呼吸困难,需要持续吸氧。
慢性放射性肺炎:0级,无变化;I级,无症状或轻度干咳,放射影像学有轻微变化;II级,有中度症状的肺纤维化或肺炎表现,如重度咳嗽,低热,放射影像学有斑片状浸润改变;III级,有严重症状的肺纤维化或肺炎表现,放射影像学有致密阴影;IV级,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需要持續吸氧或辅助呼吸。
2 结果
2.1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观察的50例患者中,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共23人,其中I级15人,II级6人,III级2人,IV级0人(如表1)。出现慢性放射性肺炎共21人,其中I级16人,II级4人,III级1人,无IV级患者(如表2)。
2.2 CT表现
放射性肺炎急性期CT表现为与照射野一致的絮片状毛玻璃影和渗出,边界稍模糊,内部存在支气管充气征;慢性期表现为与照射野一致的纤维条索影,边界清楚。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发生于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大多患者能耐受并完成治疗,治疗期间多未诉特殊不适,仅有干咳表现且症状出现先于影像学改变,但如合并心累、气紧,并逐渐加重,需警惕严重的放射性肺炎,及时排查,调整治疗方案。严重的放射性肺炎发生几率极低,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会在短期内死亡。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多数不能逆转[3]。目前认为其发生与肺泡Ⅱ型细胞及血管内皮损伤等相关。在早期多表现为渗出,而晚期则会发生纤维化,但大多无临床症状。急性期病灶要区别于结核病灶与普通的肺部感染,其最大鉴别点在于放射治疗史,放射性肺炎病变与照射野基本一致,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鉴别并不困难。
放射性肺炎发生、严重程度受到的多因素影响,如照射面积、照射野和总剂量。相关研究显示放射性肺炎的产生和照射剂量之间的并不为正相关,其与肿瘤部位,布野方式、剂量分割、肺部基础病史,卡式评分,是否联合化疗、吸烟、个体差异等都有较大的关联,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减少、减轻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性肺炎诊断的有效依据包括:①病变仅仅在照射野存在,不会根据肺段进行分布。病变在CT当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淡薄,后期主要为纤维化病变。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原因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进行有效诊断。在早中期的随访观察当中,放射性肺炎经过激素和抗炎治疗,病灶在吸收的过程当中会逐渐缩小,但是该变化十分缓慢,最终表现成支气管扩张、纤维化。CT对于放射性肺炎诊断的敏感度比较高,基本能够对放射性肺炎从早期的渗出到中期到最后纤维化病理演变过程进行反映,因此能够成为评价放射性肺炎效果最为有效的客观标准。另外,放射性肺炎在放射野外也会发生,而本次研究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这可能与选取病例少、观察时间短有较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显示,放射性肺炎的过程并不可逆,无论病灶范围大小和病情是否严重都会表现为纤维化病灶。CT在检出放射性肺炎方面比平片优势更加明显,与放疗史进行结合在诊断放射性肺炎方便的难度比较低,通过CT能够对其进行更为有效和明确的诊断,为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尽早进行有效干预,降低肺部损伤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谭慷,陈纪,金劲松等.三维适形放疗并发放射性肺炎行CT诊断及其影像特点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4):67-68.
顾浩,樊锐太,郭跃信等.锥形束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4):83-84.
姬建强.高分辨率 CT 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249-2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