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检查发现肺部结节怎么办

时间:2024-05-16

葛凯

【中图分类号】R81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随着广大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每年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胸部薄层CT检查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肺部结节,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恐慌情绪。实际上,肺部结节并不等同于肺癌,据统计,超过90%的肺部结节为良性,不需要积极干预或仅需要定期随访。在此,对发现肺部结节后的应对策略以及肺部结节的管理方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我们要明白肺部结节的定义,根据《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规定,肺部结节的定义为: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1]。 根据肺部结节的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直径<5 毫米)、小结节(直径5毫米-10 毫米)、结节(直径10毫米-30毫米)。根据肺部结节的密度可分为实性肺结节、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1)实性肺结节: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2)亚实性肺结节:所有含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均称为亚实性肺结节,其中磨玻璃病变指CT显示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的肺内密度增高影,但病变密度不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影[2]。亚实性肺结节中又包括纯磨玻璃结节(pGGN)、磨玻璃密度和实性密度均有的混杂性结节(mGGN)。

对于肺部结节的管理,还有一个概念我们也必须有所认识,即“高危人群”,即使大小相近、形态和密度相似的肺部结节,是否属于“高危人群”,也有不同的管理措施,而通常我们所说的“高危人群”包含:1、年龄在50到75岁;2、至少合并下列一项危险因素:(1)吸烟≥20包/年(曾经戒烟,吸烟不足15年者);(2)被动吸烟者;(3)有职业暴露史(石油、铍、铀、氡等接触者);(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5)有慢阻肺或者弥散性肺纤维化病史。

根据2017 Fleischner学会(一个成立于1969年致力于诊断胸部疾病的国际权威学会组织)指南:CT检出肺部偶发性结节的管理,我们对肺部结节的管理作出以下建议:

一 单个实性非钙化肺结节:

1 直径<6毫米者:低危人群和高危人群都无需随访,但如果形态可疑、位于上叶或两者兼具的高危人群者,可12个月复查CT 1次。

2 直径6-8毫米者:对于6-8 毫米的孤立性实性非钙化结节的低危人群,根据结节体积、形态和患者偏好,可在6-12个月进行初始随访检查;对于6-8 毫米的孤立性实性非钙化结节的高危人群,建议在6-12个月进行初始随访检查,在18-24个月再进行随访检查。

3 直径>8毫米者:对于>8 毫米的孤立性实性非钙化结节,无论是低危人群还是高危人群,都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CT,并尽可能使用PET-CT、组织活检进一步检查。

二 多个实性非钙化结节:

1 最大结节直径<6毫米者:低危人群无需常规CT随访;高危人群可以考虑12个月复查1次CT,前提为无已知或可疑原发肿瘤病灶。

2 至少有其中1个结节直径≥6毫米者:建议在3-6个月时进行复查CT,然后根據风险在18-24个月考虑是否进行第2次复查CT。

三 单个纯磨玻璃样结节:

1 结节直径<6毫米者:对于直径<6 毫米的孤立性纯磨玻璃结节,不建议进行常规随访,但如果存在可疑形态或其他危险因素,分别在2年、4年时进行复查。

2 结节直径≥6毫米者:建议在6-12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2年进行随访,直至5年。

四 单个亚实性结节:

1 结节直径<6毫米者:对于直径<6 毫米的孤立性亚实性结节,不推荐进行常规随访。

2 结节直径≥6毫米、但实性成分<6毫米者:3-6个月时复查CT,之后每年复查1次CT,直至5年。

3 实性成分≥6毫米者:在3-6个月进行短期随访以观察结节是否持续存在,对形态可疑的结节(如分叶边缘或囊性成分)、实性成分增长、或实性成分>8 毫米者,建议进行PET/CT、活检进一步明确性质或手术切除。

五 多发亚实性结节:

1 最大结节直径<6毫米者:对于结节<6 毫米的多发亚实性结节,需要考虑感染性病因,若在3-6个月进行初始复查CT时病灶仍存在,应在2年和4年时各复查CT以观察结节的稳定性

2 至少有1个结节直径>6 毫米者:对于至少有1个结节直径>6 毫米的多发性亚实性结节者,治疗方案应根据最可疑的结节而定,并需要考虑感染性病因。如3-6个月后复查仍然存在,考虑多发原发性腺癌。

由此可见,根据肺部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的不同,以及是否具有高危因素,我们管理肺部结节的方案也大相径庭。除此之外,我们在对肺部结节随访的过程中,CT扫描也有很多讲究,主要应注意以下方面:1、应对肺结节进行薄层CT扫描,要求层厚≤1.5毫米(通常1.0毫米),且均进行重建;2、CT随访时尽可能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保证CT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3、尽可能选择在同一医院、同一设备、同一技术参数下进行CT随访复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设备误差。面对肺部结节,广大患者不必过于恐慌,选择科学的管理、治疗方案是关键。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10) : 763-77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专家组 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10) : 763-77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